![]() |
师智敏 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
湖北天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师智敏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师智敏,1998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果树专业。我出生在湖北咸安的一个小村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在我年少的记忆里:一位大伯的梨园丰收了,却因为品种不好而卖不出去,只有眼睁睁地看着果子烂在地里。这位大伯茫然无助的眼神深深地印在我心里。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农业大学,用知识来改变农民的命运!
高考填志愿时,我计划全部填写农业院校。但因家人的反对,无奈中我只好选择了理工科院校。入学后,我获得了校级奖学金,但心里还是一直眷念着农业。我相信农业才是更适合我施展才华的舞台。大一下学期,我瞒着家人,悄悄地办理了转学手续,毅然转入华中农业大学。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没想到的是,社会各方面给予我很大的关注,新闻媒体相继对我的举动进行了报道。随后,全国各地的信件雪片般飞来,有赞扬的,有不解的,但更多的是支持。我的妻子也就是在那时从报纸上知道我的,她写信给我说:“我很佩服你的选择,我支持你!”
毕业后不久,为了实现献身农业的理想,我回到了家乡咸安开始创业。我先是接管了家里的葡萄园,当年收成比往年翻了一倍,但是两亩多地,辛苦劳作一年下来,收入仅够生存,根本谈不上发展!第二年,为了增加收入来源,我尝试扦插繁殖桂花苗。按当时行情计算,育的苗子可以卖50万元,但这次是彻底失败了:由于不懂技术,我扦插的桂花苗基本死光了,不但亏完了手头仅有的几千块钱,还欠下一屁股债!失败让我认识到,农业创业不能靠一时冲动,没有资金、缺乏实践经验的创业,都是不可能成功的!为了进一步学习技术,积累发展的资金,我只好离开家乡,到攀枝花市出口枇杷示范基地工作。很快,我就掌握了扎实的实践技能,由技术员升为公司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
身在攀枝花,我仍然牵挂着家乡。我反复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很多乡亲离开了农村?黄土地里真的就刨不出金子吗?为什么大学生不能回家乡工作,大学生在农村真的就没有用武之地吗——如果我能证明靠农业致富不是空想,相信会唤起离开土地的农民回归农业;如果我能在农村实现自我的价值,相信有更多的优秀学子投身农村。2001年底,我辞去副总经理的职务,再次回到家乡创业。
创业需要勇气与智慧。失败后的再次回乡创业,我感受到更多的是乡亲们的怀疑和父母的无奈。但梦想支撑着我的精神!我通过分析上次失败的教训,认识到我只能做我最熟悉的水果产业;同时,我通过对咸宁水果市场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咸宁一直没有高档的水果。所以,我认为必须从改良品种做起。我把家门口的9亩水田改成了试验园,从全国各地引来了100多个品种试栽。两年后,我的果园开始挂果了,经过不断的筛选,我发现,艳光油桃、丰水梨等几个品种表现出个大、色艳、口感甘甜的明显优势,赢得了顾客的交口称赞。别人桃子卖一块钱一斤,我的桃子卖一块钱一个!这一举改写了咸宁不能生产高档水果的历史!咸宁的顾客逐渐接受了我们的产品,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订单纷至沓来,台湾和香港的果商也被我的优质水果吸引来了。随着事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在2004年,我成立了湖北天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同时注册了一个商标:“顶尖”,寓意就是做最好的水果。
创业需要创新与超越。在收获的同时,我又观察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污染的有机水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经过对咸宁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地形、气候等全面分析,凭着自己对水果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我下定决心在家乡发展有机水果。2005年初,我租下了400亩荒山,栽下了桃、李、杨梅等果树。经过几年努力,这些果树在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情况下长势旺盛,开始挂果,面积也扩大到了1000多亩。连续四年通过国家权威部门的有机认证,填补了湖北省有机水果空白。
我的农业之路越走越顺畅。我也越来越坚信,农村这片沃土是我发展的舞台。而且,我从来没有忘记那位农民大伯无助的眼神,没有忘记用知识来改变他们命运的决心!我牵头组建了咸安区果业协会,手把手地教给果农水果种植的操作程序,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让农户的收入连年提高,乡亲们都乐得合不拢嘴。现在,每到关键时期,我的果园里总是挤满了前来学习技术的乡亲们。乡亲们都说我不愧是新时期的大学生,是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在我的带动下,已经有1000多户农户发展特色水果3万多亩,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亿元以上。
公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户,也引来了不少高素质人才。目前,已经有来自10余所高校20多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加盟了我的公司,我们携手创业,共同耕耘在青春的田野上。
很多大学生问我有什么感想,我要说,创业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对自己,更包含着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创业是一种快乐,这种快乐不是到达目的地收获的快乐,而是一种在创业的道路上探索的快乐!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用我们的智慧与勇气,靠我们的创新与超越,胸怀责任,脚踏实地,我们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