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黄贵军:做大山深处的健康使者
2009-07-05 20:49:36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黄贵军 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做大山深处的健康使者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黄杨镇计生办干部 黄贵军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黄贵军,毕业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贵州省遵义县喇叭镇卫生院服务,服务期满后,留在了绥阳县黄杨镇工作。今天,能与大家分享作为一名医疗志愿者的经历和感受,我感到非常荣幸。

  2006年7月,我从湖北家乡出发,到贵州遵义喇叭镇,开始了志愿服务工作。喇叭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乡亲们缺乏科技知识,生活十分穷困。那里的医疗条件更让人无法相信:三万多人的乡镇只有一个缺医少药的卫生院,仅有的几名医生只能医治感冒、发烧、头痛等常见疾病。而多数农村医生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医疗培训。

  到喇叭镇不久,有一件事极大地触动了我。一天晚上,有一个八岁的女孩肚子疼得厉害,父母没有带她去医院,而是认为她中了邪,请来一个道士趋邪。当她痛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才背着她到了卫生院。经过诊断,她得的是急性阑尾炎,但卫生院却不具备手术条件,必须马上转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医院。可是,没等送到县医院,这个孩子就死在了途中。白天还在叫“叔叔、叔叔”的孩子,才几个小时就离开了我们。看着他的父母痛哭失声,我的心里一阵刺痛。这件事情让我深深的意识到:作为一名医疗志愿者,除了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还要努力改变乡亲们落后的观念。

  为了普及医疗知识,我制作了一系列光盘,多次组织全镇医务工作者学习。我还多次上街义诊,为很多病人免费针灸,得到了病人和同事的称赞。越来越多的老乡知道身体不舒服应该去医院了。看到老乡们得到诊治以后,千恩万谢地离开,我的心里是那么的高兴。

  为了改善医院的条件,我和院长一起多方争取,得到了上级医院的支持,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手术室。但是,经常停水停电是我们遭遇的最大麻烦。2007年的冬天,一个病人深夜2点被送到卫生院,她是一个70多岁的老大娘,当时已经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肚子已经像铁板一样的硬。她蜷缩在病床上就像一个无助的孩子,眼巴巴的看着我们。情况十分紧急,必须立即手术。如果再推迟,病人就会形成败血症,甚至中毒休克而死亡。但是我和院长却犹豫了:因为她不仅年龄大,还有高血压,更糟的是那几天下冻雨,全县都停电了。没有手术灯,手术能成功吗?不能取暖,病人能受得了吗?一旦出现什么问题,下不了手术台怎么办?她的两个儿子哭着说:“大夫,求求你们,救救我妈吧……”看到病人那痛苦的神情,听到家属那悲伤的哭泣,我真恨不得自己变成一台发电机。经过紧急会诊,我们毅然决定实施手术。全院医护人员集体上阵:四名医生打着手电筒照明;因为停电,电动吸引器不能用,一名护士专门踩脚踏吸引器;因为停电,心电监护机不能用,一名护士每隔10分钟就给病人测一次血压;而我和院长负责手术。就这样我们在冰冷的手术室里站了4个多小时,手术终于在清晨6点多顺利地完成了。此时大家的手脚早就冻得失去了知觉。当被告知母亲已经脱离危险的时候,两个儿子“咚”的一声就跪到了地上……此时此刻,我所有的疲劳、所有的困乏都没有了。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也经常到边远的村寨出诊,同时向乡亲们宣传科普知识。多少次我一个人背着药箱走在漆黑的山路上,多少次我跌倒又爬起……光秃秃的山梁上和黑压压的树丛中,经常会突然窜出野兔之类的动物,使人惊出一身冷汗。为了给自己在夜路中壮胆,我学会了和自己说话,学会了给自己讲故事,学会了一个人扯着嗓子唱歌。有一天晚上出诊回来,我搭摩托车回宿舍。一头受惊的水牛撞上了摩托车,我重重地摔了出去…第二天醒来时我已经躺在病床上,周围是政府的领导、同事和附近村寨涌来的乡亲们,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给我带来了家里的鸡蛋、腊肉……受伤时钻心的痛都没让我流下的眼泪,在那一刻落下了。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走了十几里山路,来到病床边,从皱巴巴的袋子里拎出了一只土鸡,流着泪说:“娃娃,你受苦了。我们没有什么好东西,只有这一只鸡,给你补补身体…”这只鸡在有些人看来可能不算什么,但对这位贫穷山乡的老大娘来说,却可能意味着她家一年的盐巴钱……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如何才能回报这份情义啊,除了要求自己更加努力,我别无选择!

  2008年7月,两年的服务期满时,我已经习惯了“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环境,也适应了吃辣椒、喝苞谷酒的生活。我的伙伴们都如期离开了服务地,已经延期服务一年的我却决定要扎根贵州了。这个决定让当初很支持我的父母难以接受。而我最难以割舍的也是父母,二老都已年过六十,身体大不如前。多么希望能够回到父母身边,尽儿子的孝道啊,但当我想到乡亲们那粗糙的双手,想到他们那颤抖的双肩,想到他们那期盼的眼神…我觉得我应该留下,只有在这里,我的青春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为了劝我回家,母亲专程来到了贵州。为了得到她的理解,我请母亲陪我去了一次乡下。一路上,我的心里七上八下的,一直担心母亲会反对我的想法。但看到无论走到哪个村寨,都有老乡热情地招呼我们,围在我们的身边,向我询问各种知识,拉着我们的手邀请我们去家里吃饭时,母亲也被这些村民的热情和淳朴深深地打动了。她理解并支持了我的选择。

  在基层工作的这段时间,我切身的感受到:虽然西部条件较为艰苦、经济比较落后,但是西部的潜力是无限的。而基层对于青年人来说更是一片新天地。在基层,我们的知识可以得到发挥,我们的能力可以被人认可,我们的理想可以得以实现,我们的青春也会更加精彩。

  现在正值西部发展的大好机遇,发展需要人才,需要技术,需要更多乐于奉献、甘于付出的人。同样,西部的发展也为年轻人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愿意,就请和我一起来经历这种生活,体会这种艰辛,追求这种快乐吧!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侯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