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1日讯 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提出,全省将建设20个集收购、储存、加工、销售及物流集散为一体稻米加工园区,提高稻谷附加值,促进黑龙江省粮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建的稻米加工园区是指以稻谷规模化精深加工为核心,将稻谷加工的主产品、副产物通过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拉长产业链。建稻米加工园区,可使稻米加工业要素集聚、产业集中,有利于解决目前黑龙江省稻米经营企业小而散、产品品牌杂等问题,提高产业竞争力与影响力。
被誉为“北大仓”的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粳稻生产基地。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优良,稻谷基本按绿色有机食品规程生产,实行了栽培标准化作业,加之生长期较长、大米食味好,深受消费者喜爱与认可。
2006年至2008年,黑龙江省净调出粳稻量占全国省际间净调出总量的37.4%。黑龙江省稻谷加工产业基础较好,全省大米加工企业2600多户,年总加工能力460亿斤,“五常”、“北大荒”等品牌大米享誉全国。
黑龙江省粮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黑龙江省将用3-5年时间,依托中粮集团、北大荒米业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稻谷加工龙头企业,以多种方式建设整合拓展20个稻米加工园区。20个园区全部建成后,将形成每年700万吨以上先进加工产能,使全省稻米精深加工业的附加值由目前的1:1.08提高到1:1.25。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