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图片新闻  >  娱乐文化图片
搜 索
牡丹江巧绣娘绣出仿古渤海靺鞨刺绣工艺
2009-07-13 08:49:22 来源:东北网  作者:郭爱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3日讯 坐在古色古香的床上,身着翩翩古装的绣娘正在一针一线表演传承着上千年的古代渤海靺鞨刺绣工艺。一幅幅色彩艳丽、粗犷豪放、景色逼真的古代渤海靺鞨刺绣工艺画不断被各地客商订购,细致精巧的刺绣工艺品更是让外国客商爱不释手留作收藏。在今年6月份相继举办的国际木耳节和第二十届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上,牡丹江市的“渤海靺鞨绣”以其独特的刺绣针法和栩栩如生的作品成为一道绚丽风景,吸引众多客商的眼球。

  牡丹江大鹏新闻网报道,如果不走近它,你会以为它是幅摄影作品,或者是幅画,因为它是那么的栩栩如生。可是当你走近观看,那交错有致的针法线络组成的图画不禁令人感叹创作人的精湛技艺。7月7日,记者走进渤海靺鞨绣的创始人孙艳玲的绣庄,去感受靺鞨绣巧夺天工的独特魅力。

  温柔、优雅、干练,这是孙艳玲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她是土生土长的牡丹江人,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在北京读大学期间,她学的是设计专业,却对化妆有着与生俱来的悟性,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进入一个拍广告的剧组担当化妆师,被剧组十分看好,毕业后正式做起造型师,后来还成为彭丽媛和宋丹丹的指定化妆师,继而被聘为北京电影学院化妆专业的讲师。

  2000年,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孙艳玲辞去在北京稳定的工作,决定回家乡自主创业,开办了一家化妆摄影学校,三年下来,非常成功。谈到其中付出的艰辛,孙艳玲说只能用“苦并快乐着”来形容。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孙艳玲在有板有眼地刺绣,实在想象不到这个风火干练的女强人会和“绣娘”扯上关系。说到和刺绣结下的缘分,孙艳玲说,要归功于她的姥姥,小时候,她常看姥姥在鞋垫上进行刺绣,然后拿到街边去卖钱,带刺绣图案的鞋垫要比普通的贵些但却卖得相当好,于是她便跟着姥姥学习刺绣,当个小帮手。开办化妆摄影学校后,孙艳玲经常被邀请到日本讲化妆课。2004年,孙艳玲到日本一所学校讲课时,老校长恰好是当年在中国生活过的日本遗孤,他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对孙艳玲格外热情和尊重。孙艳玲临回国前,老校长委托她帮忙办一件事,他的女儿马上要出嫁了,他想送一件最特别的嫁衣,他对中国古典刺绣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在女儿的和服上绣有中国的元素。带着老校长的嘱托,回来后孙艳玲立即向姥姥学习多年未拾起的刺绣技法,经过细心研究和辛苦创作,当孙艳玲将带有花鸟风景的手工刺绣和服送到老校长的手上时,让他惊叹不已。他建议孙艳玲要把中国刺绣艺术传承下去,使之发扬光大。

  经过一番考察,孙艳玲发现手工刺绣在日本很受欢迎,而且价格不菲。回国后,孙艳玲翻阅历史古籍,了解到渤海国唐都上京龙泉府史称“海东盛国”,它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有较先进的手工业、北柞蚕丝业、刺绣业等社会生产门类,与日本等邻国也有贸易往来。孙艳玲经过查证,姥姥所沿袭使用的刺绣针法正是渤海国当地百姓使用的传统针法鸡爪针,远像五角星,近似三角形。为了传承这项即将流失的民族传统工艺,孙艳玲苦心钻研,多次实验,终于经过两年的时间研制成功,并把鸡爪针命名为更为贴切的“三角针”,她把传统刺绣“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方法创造成长短参差的直斜,横斜线条交叉,分层掺色的技艺,打造出“渤海靺鞨绣”品牌,此针法绣出的人物生动传情、风景立体真实,花鸟风姿绰约。和苏绣细腻如水、小家碧玉的风格比较,靺鞨绣更加大气磅礴,粗犷豪放,极具北方人性格。手工绣代表作《镜泊湖—吊水楼瀑布》、《雪乡》中水花、雪片跃然布上,让人身临其境,精湛的绣工令人叹为观止。

  2007年,孙艳玲将自创的渤海靺鞨刺绣工艺作品带到哈洽会上,一炮而红,订单纷至沓来。很快,孙艳玲在上海、牡丹江等地开起了绣庄,传统工艺的复苏刮起了一阵刺绣热潮。同时也受到了省、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青睐,被确定作为牡丹江旅游特色产品隆重推出,更被列为牡丹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如今,孙艳玲的绣庄已有绣工100多人。为了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积极创业,掌握一技之长,今年3月份,市残联在绣庄建立了渤海靺鞨绣实用技能培训班,目前已有40多名残疾女性学会了这门新的谋生本领,孙艳玲与成绩优异的学员签订了作品回收协议书。孙艳玲说,2010年,她将带渤海靺鞨绣走进世博会。为了传承发扬渤海刺绣艺术,她会一直走下去,让渤海古国山水风情流传全世界。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