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日前,一个日产3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项目正在哈尔滨南岗区红旗乡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沼气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将给周边150户农户供气,并解决牲畜粪便污染问题。哈尔滨近年来累计投入2.5亿多元用于新能源建设。截至今年6月,全市累计建沼气池35597户,年处理粪便16万吨。今年,将开工建设27个大中型沼气工程,同时继续推广户用沼气、太阳能利用、秸秆利用等农村新型能源,到今年年底哈尔滨使用新型能源的农户将达到4万户。
“人无厕所畜无圈,柴草粪便随处见”是对农村落后状态的描述。据介绍,哈市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现象比较普遍。为改变传统落后的能源消费方式,近年来,哈尔滨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总投入达2.5亿多元,加快发展农村新能源。从2003年起开始,采取示范带动的方式推广户用沼气,目前全市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已覆盖9个区县,全市累计建沼气池35597户,年处理粪便16万吨,产沼气1150.8万立方米,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0063吨。同时,太阳能畜禽舍、太阳能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节能设施也相继在农村建成。
农村能源项目的实施,在有效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的同时,也带动了养殖业、绿色种植业和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哈市农村能源办负责人介绍,仅一个沼气项目,就解决了养殖业污染、农村生活用能、农业优质肥料、生态保护、村庄环境卫生、农民节支增收等六大难题,综合效益比较显著。
据双城市东官镇庆民村农户测算,1个户用沼气池1年仅在做饭、照明方面就可节省支出320元,沼液、沼渣作高效有机肥用于蔬菜种植上,一年可减少化肥、农药支出约480元,可令蔬菜产量提高10%至20%,且蔬菜色泽、口感好,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售价是普通蔬菜的1.5倍。
哈尔滨市既是资源大市,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大市。全市农村143万户农民每年用于生火做饭、取暖所消耗的秸秆、原煤、薪材就达1700万吨左右。大力推广使用沼气等新能源,既可以将这些资源节约下来,又能促进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此,哈市今后将在完成户用沼气国家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秸秆利用、大阳能利用工程,开展秸秆固化示范项目。哈市还将建一个全市农村能源服务中心和农村能源技术示范基地,引导应用农村能源新技术,并通过几年的建设,将服务体系覆盖所有已建成项目。不仅如此,哈市今年开始扶持农村能源产业,通过扶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与农村能源相关设备产业的发展,并在技术创新上与瑞典合作实现沼气提纯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