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4日讯 整天除了和庄稼地打交道,还要围着一门大炮转。7月10日,记者在海林市海林镇东德家村采访时,发现这个村的几个村民,居然组建了一个炮兵班!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真家伙儿——五六式双管三七高炮,俺们这可是防雹增雨炮兵班!虽说成员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可执行的却是军事化任务。”正在炮点儿值班的炮兵班班长周加庆自豪地告诉记者。
东德家村是海林市烤烟一品村,全村的村民几乎家家种植烤烟。但是,东德家村所在地,却是个冰雹多发区,村民种植的烤烟时常会被冰雹砸得不成样子。村民张庆珍说,2001年7月份的那场雹灾,让她想起来就害怕。眼看就要进入采收期的烟叶,转眼之间就被小指头盖儿大小的冰雹砸得稀巴烂。有的村民甚至跪在自家的地头边,抱怨老天爷为啥不长眼睛!当年的那场冰雹,让全村村民一年的汗水白流了。2005年初,海林市政府和当地气象局经过实地考查,在东德家村的一高坡地头设立了一个防雹增雨炮点,专门用来应对当地的雹灾。
大炮有了,还得有炮手。经过严格筛选,本村4名曾经当过兵的村民和另外2名普通村民成了这个防雹增雨炮兵班的“战士”。班长周加庆特别认真地说,“打炮可不是闹着玩的,这都是真枪实弹,有一点马虎,都可能导致炮毁人亡事故的发生。”据了解,炮兵班的6个人平时还要接受军事化的思想教育、军事训练,提高炮兵班整体的战斗力。
去年夏季的一个雨夜,电闪雷鸣。周加庆正在炮点值班,当晚11时,他发现东德村西南方向出现冰雹突降的前兆,立即召集佘方海、刘玉峰、刘井江三位炮手,火速赶赴炮点。同时,及时向气象局报告情况,请示发射命令。一场与冰雹对峙的战斗打响了,数十发炮弹射向云层,几分钟过后,雨下的更急更大了,但始终未见一粒冰雹落下。
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炮点执行任务,这6个村民每人自费购买了一辆摩托车,只要上级命令一下,他们便会像真正的军人那样,驾驶着自己的“战车”投入到防雹的战斗中。
炮兵班成立近5年来,共成功发射防雹增雨弹近千枚,村民未遭受一场雹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