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6日讯 据统计部门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4.05亿元,同比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7.7亿元,同比增长20.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9亿元,同比增长40.0%;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1.5亿元,同比增长33.8%;一般预算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39.6%。
狠抓项目经济引擎动力更足
七台河市坚持把实施投资拉动和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之举和持久动力,积极推进大项目建设。年初全市共谋划工业、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重点推进项目43个,项目总投资440亿元,亿元以上的优质项目23个。这些项目建成后,年可形成产值76.5亿元,利税12.8亿元,预计当年可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这个市实施了市级领导大项目包保责任制,成立了由书记、市长挂帅的全市大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举全市之力推进,并首次将大项目推进工作纳入全市年终目标考核范围,建立了项目进展情况反馈机制、项目领办代办制、项目推进部门联动机制、项目督办落实机制及特殊项目领导协调机制,从项目论证审批、资金运作、协调服务等多方入手,进一步加大了项目建设与服务力度。目前,已开工大项目14个。
优化结构从“一柱擎天”到“双支撑”
面对主宰七台河经济的煤炭和焦炭市场价格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七台河市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变煤炭主导产业“一柱擎天”的格局为煤与非煤“双支撑”。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通过小煤矿整顿关闭、焦炭产业“关小建大”、煤化工产业精深发展等措施,加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治理力度,把技术改造同淘汰落后产能结合起来,提升了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宝泰隆98万吨捣固焦、乾丰能源98万吨焦化联产、亿达信公司10万吨制甲醇等项目的开工或投产,不仅投资本身拉动了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开发了焦炭的下游产品,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实现了煤炭资源的吃干榨净,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同时,大力扶持非煤替代产业,加快发展木制品、农副产品、医药、机械、建材等接续产业集群,开工建设三木家具工业园、盛昌蔬菜加工等非煤项目,特别是把发展木制品产业定为“一号工程”来抓,单一依赖煤炭的经济结构得到极大改变。
服务增效特殊时期特殊扶持
面对金融危机,七台河市提出“确保重点企业资金链不断,确保支柱企业不倒,确保经济发展速度不减”的“三确保”原则。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了“百名领导进企业,扶持企业保增长;千名干部下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万名党员结对子,帮助群众办实事”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重点企业调研,召开了多个层面的座谈会,听取企业意见,帮助解决困难。采取了“特殊时期特殊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对煤炭、焦化企业“一费一金”实行即征即返,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启动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环境污染小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市级财政拿出1200万奖励重点纳税民营企业以及招商引资企业。出台推进金融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实行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加大企业贷款融资协调力度。采取设立原煤入境“绿色通道”等有效措施,积极为企业协调煤源、运输等生产要素。组建焦化行业协会式的地域焦化企业联合体,提高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断创新服务措施,建立完善融资、法律、开拓市场、科技信息、人才、品牌“六大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了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基本实现了行政审批集中办理、中心以外无审批的目标,为企业和投资者降低了创业成本。制定出台了《七台河市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五不准”规定》,开展了全市涉企部门收费核查工作,取消了无依据、超范围、超时限等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