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省各地围绕改善民生、服务“三农”大局,加快推进新农村水利建设,上半年新农村水利各项目建设精彩纷呈。
2009年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目标是解决4000个村屯,2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到目前,我省已经争取到三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总投资71099万元,截至6月底,三批计划全部下达至各项目县(市、区),可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75.80万人。同时,农村饮水工程也是我省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投资中水利项目的大户,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计划,各项目单位顶风冒雪进行冬季施工。为解决高寒地区冬季施工的难点,项目单位经过充分论证,引入了非开挖式管道开挖和专门钻控岩层的千孔锤钻机,有效解决了管线开挖问题,既保证了时间,又严守了承诺。
农田水利建设是兴农、富农的基础。今年春季,省水利厅与解放军某部联合举行了部队援建龙江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在全省6个地市摆开了长达50多公里的战线,总动用土方量达25.7万立方米,共植树31.7万株。据统计,在去秋今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我省累计投入资金13.4亿元,投工985万个,完成土方7713万立方米,修复水毁工程580处,加高加固堤防515公里,清淤渠道4977公里,新打各类水源井12104眼,新建塘坝75座,新建蓄水池225处,改善灌溉面积24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0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14平方公里。
上半年,我省节水灌溉稳步推进,抗旱保苗成效显著。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补助大庆市5000万元,专门用于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在哈尔滨市的宾县、齐齐哈尔市的梅里斯区、绥化市的北林区、黑河市的爱辉区和大兴安岭塔河县各建一处面积约2000亩的玉米膜下滴灌试验区。从今春特大干旱下的试验结果看,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对抗旱、保收、增产具有明显作用。同时,西部地区总投资7789万元的三个高产玉米大型喷灌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在项目拉动下得到有效推广,机井配电工作全面完成。
今年上半年,我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保持良好势头。一是结合春季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上半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5万亩。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准备工作。2009年计划实施的43条小流域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技术审查完毕,67个项目区的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完成。截至目前已安排投资166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00万元,省级配套投资450万元。同时,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项目资金1.2亿元。
为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我省大力加强农村水电建设,“十一五”期间,国家批准我省兰西县、黑河市爱辉区、依兰县、牡丹江市西安区、宁安市、逊克县和五常市7个县(市、区)列入国家“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范围。工程总装机4.99万千瓦,总投资66301万元。海林市和东宁县列入国家2006~2008年以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扩大试点工程建设计划,2个项目总装机5520千瓦,工程总投资7811万元。上半年,已开工的黑河市爱辉区金湾水电站、依兰县宏兴水电站、牡丹江三间房水电站等4个电气化项目和海林市板桥水电站、东宁县老黑山水电站2个以小水电代燃工程进展顺利;未开工的3个电气化项目正在抓紧进行前期工作,都已完成了可研报告的审批或审查阶段。上半年共完成农村水电投资129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