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哈尔滨市突出“五个更加注重” 紧扣发展抓整改注重实效求突破
2009-08-07 16:34:59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7日讯 哈尔滨市把第一批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和第二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五个更加注重”,按照“四明确一公开”建立整改台账,通过“六查六看一补课”进行“回头看”,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风转变等方面大力推进整改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更加注重理清思路,凝心聚力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和应对金融危机需要,解放思想,找准定位,当好龙头,进一步明确了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中区、对外开放前导区和“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区“五个示范区”,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城乡一体化、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十大工程”和城乡建设、技术改造、企业培育、生态环保、惠民行动、招商引资等“六个一百项目”建设的发展思路,将2009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抓大项目、促大发展。制定了《哈尔滨市贯彻落实全省“八大经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五个示范区”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各个示范区的建设稳步推进。为了打造对外开放前导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率团到牡丹江进行对接,签署了13项合作协议,总金额达16亿元。同时,研究制定了保增长的36项政策措施,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上半年,全市在建投资项目1832个,同比增加84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565个,同比增加797个,完成投资231.6亿元,同比增长70.4%。由全市负责推进的78个省重点项目实现投资40亿元。在大项目的拉动下,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今年一季度实现GDP500.7亿元,同比增长10.8%,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增幅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4位。上半年预计GDP同比增长11.5%左右,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2亿元,回升为增长11.1%。

  二、更加注重实践特色,集中精力破难题。围绕土地制约问题,树立“保供地就是保发展”的理念,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支持,今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3.45平方公里,同比增长46%;通过实行“退二进三、退城进郊”等措施,整合资源,挖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9平方公里,为“项目建设年”提供了用地保障。围绕资金“瓶颈”问题,创建完善债券市场、企业贷款担保、城市建设投资、新区开发等筹融资平台。同时,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筹建36家小额贷款公司,吸引集中社会资本,放大项目融资规模;改善融资环境,建立银企对接平台,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上半年全市完成投资386.3亿元,同比增长51.4%,增幅提高21.2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完成201.5亿元,同比增长55.8%,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52.2%。围绕大项目生成难问题,建立完善了项目谋划和生成机制,强化项目推进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市校合作和产学研平台建设,并将项目生成和推进列入目标考核,加快形成和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今年有125个大项目进入储备库,投资规模达1121亿元,同比增加167%。

  三、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心全意惠民生。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制定实施《民生发展纲要》,围绕100个惠民行动项目深入整改,狠抓落实。在就业再就业方面,出台了促进就业、稳定劳动关系等规范性意见,建立了农民工就业服务援助中心,并将自主创业小额贷款额度由2万元提高到5万元,有效缓解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截止5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在社会保障方面,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全市参保居民达到119万人;投入低保资金4亿元,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千方百计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截止5月底,全市保障性住房开工规模达到住房开工总量的26.4%,新增廉租房受益户4363户,发放租赁补贴是前五年总和的2.88倍,年底将有1万户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全面启动松花江流域整治工程,投资10亿元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厂7个,松花江出境水质中主要污染指标同比降低1%;100个生态环保项目开工率达到85%;减排主要污染物超额完成省下达阶段目标任务的10%以上。在维护稳定方面,继续推进“平安哈尔滨”建设,刑事案件发案率连续五年下降,万人发案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副省级城市最低,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94%,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

  四、更加注重完善机制,千方百计优环境。围绕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问题深化整改,研究制定《哈尔滨市实践科学发展观指导意见》,不断完善规划体系、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形成了一批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的制度成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同志亲自就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改善行政服务环境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了再造审批流程、加强权力制约、推进权力下放的思路和要求。市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走出去学习经验,形成了建立集中统一审批体制、精简高效审批机制、快捷方便审批模式的新措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区级管理权限的决定》,再将19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划由区级行使。制定了《关于加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意见》,规范行政审批项目和运行模式,创新服务方式,完善监管机制。以市行政审批中心为依托,整合审批职能,减化审批程序,将重大引资和投资项目纳入审批“绿色通道”,取消了85%的前置要件,行政审批项目总量精简到目前的103个大项、236个子项,成为东北地区保留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数量最少的副省级城市。

  五、更加注重作风建设,提升能力抓保证。结合大项目建设抓作风。市委常委带头,建立领导干部包保重点项目责任制,及时解决发展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结合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抓作风。深入开展创建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市委常委分别参加区县(市)班子民主生活会,组织市直单位和区县(市)党政一把手到郑州、成都学习考察,开阔思路,修订区县(市)主要责任指标考核评价办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制定了差额选拔、延伸考察等10余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结合加强基层党建抓作风。深化“先锋工程”,重点开展了“村官承诺考评”活动,市里一次拿出200万元,表彰50名优秀村官;哈尔滨市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培养的经验,在全国农村“两委”换届座谈会上作了介绍。结合解决群众诉求抓作风。深化“区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市级领导干部带头包保重点信访案件,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第一批整改方案中关于41个重点信访案件的办理情况,对重点信访案件逐案分析,抓好协调落实。深化载体活动抓作风。开展了“整顿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年”和“千名干部下企业” 、“万名干部进农村”活动,帮助解决难点问题1870余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