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黑龙江家庭教育论坛举行 专家:激励比指责更重要
2009-08-13 19:18:55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晓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3日讯 (记者 孙晓锐) 13日,省妇联、省家庭教育学会共同举办2009黑龙江省家庭教育论坛举行。在“家庭教育理念与育人”主论坛上,省内外专家学者就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科学育人艺术与方法等作了专题发言。“家庭教育与我们的成长”子论坛由来自吉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中小学校的8位学生就家庭教育对自己的深刻影响进行了互动交流。百余名省家庭教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和热心家长在场聆听。

  思想在闪光,专家探讨家庭教育新理念

  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终身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顾晓鸣的讲解引人深思,作为中国区域家庭教育现代化项目的倡导者、实践者,他看似平实的话语却总是落地有声,总能令人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出路。“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举并重的格局是贯彻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关注家庭教育就是关注民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大体相同的条件当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秘密武器”,顾老师从科学观、民生观、质量观、效益观、政绩观五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全面、可持续发展眼光引导大家尊重规律,确保教育良性发展。

  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李英博士认为,父母良好的亲职内在状态对孩子成长极其重要,亲职状态是否良好更多的受自己童年时期原生家庭中的父母亲职的内在状态影响。她以实例做论证给大家以警示,并给大家学习做智慧亲职的建议:要有开放的智慧,不固守父母就是权威;要有接受的智慧,接受自己会犯错误的、接受孩子的种种特点与特质;要有反思的智慧,不断改善并提升自己的内在状态。

  伊春教师进修学院心理教育教研室主任张晓光认为应推广、实施体现于尊重、认可,分辨、换位,理性、温和,科学、完整等方面的人性化教育,“以科学的理念,全面的教育体系帮助家长适应社会发展与进步引发的教育更新需求”。作为家长,应注重与孩子的平时沟通,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做孩子的向导,不要做孩子的拐杖。做家长要“心放远一些,为孩子的终身着想;心要粗一些,不要事事过问;心放宽一些,允许孩子犯错;心硬一些,让孩子多吃点苦;心要耐实一些,多陪陪孩子。”

  绥化市肇东师范学校杨秋红主任认为必须崇尚科学育人,深化和加强“全面发展”、“终生教育”、“早期教育”、“心理教育”、“美育”、“自主创新”等科学育人观念,不断更新育人观念,她更强调身教的力量,认为孩子的言谈举止都有着父母的人格印迹,父母良好的言行对孩子产生正向的榜样效仿力量,孩子父母的不良言行都会对孩子的人格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与青少年犯罪密切相关。

  笑脸在绽放,孩子交流家庭教育的深刻影响

  在“家庭教育与我们的成长”上,学生代表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家长如何教育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孩子们谈到家长通过带自己远足、游泳、尽量少乘车等方式来加强自己身体和意志上的锻炼;通过要求自己与客人主动打招呼、与人分别时主动说再见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让自己体验清洁工人的辛勤劳动使自己更加珍惜身边环境、更有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孩子们谈到更多的是家长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而深刻地影响着自己的成长,父母的与人为善、亲和热情、勤俭节约、认真严谨、做事规律、爱读书爱学习等都是他们接受到最直接而最有效的家庭教育。

  刚刚高中毕业的姜越同学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反思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如父母的过分关爱、强势地位、对孩子的期许都有可能导致教育的失败结果。他总结说,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付出比得到重要,对话比对抗重要,激励比指责重要。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