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5日讯(记者 顾硕)近20天来,大庆市平均降水量仅为6.3mm,比历年同期少34.2mm,不到历年的一成,旱田受旱面积增长较快,部分沙质土壤的大田玉米等作物,出现了打绺、底叶变黄现象。截止目前,大庆市旱田受旱面积达到30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其中重旱面积达92万亩。受旱区域主要集中在肇源县、肇州县、杜蒙县和大同区。水田灌区无受旱现象。
据气象部门分析预测,未来十天内,大庆市基本无有效降水,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旱情将进一步加重。
针对严峻的旱情,大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省里关于抗旱减灾夺丰收的部署,结合大庆的实际,加大了抗旱力度。
8月13日,大庆市对抗旱工作又进行了再部署、再动员,并要求坚决克服靠天等雨的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畏难情绪,全面掀起抗旱工作的热潮,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当前,各县区已紧急行动起来,全力投入到抗旱工作中。据统计,全市日出动抗旱机动车辆1200台,每天投入抗旱的人力达8.5万人。自8月6日以来,水务部门坚持每两天一报旱情动态,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目前,大庆市已建成旱涝保收田面积569万亩,其中旱田节灌面积483万亩(喷灌410万亩,膜下滴灌7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8%。建成各类大小抗旱水源井70000余眼(大井16000眼),配套各类抗旱设备13000多台(套)。旱情发生后,全市上下不等不靠,迅速启动各类抗旱设施,根据作物的不同特点,做到能滴灌的滴灌,能喷灌的喷灌,能沟灌的沟灌,昼夜开机提水,实行歇人不歇机,能灌一垄是一垄,能灌一亩是一亩,提高了抗旱工作的实效。目前,玉米膜下滴灌地块和重旱地块已基本浇灌一遍,效果良好。据统计,自7月下旬受旱以来,全市已累计完成旱田浇灌面积179万亩。
通过近几年的旱涝保收田建设,大庆市抗旱水源工程数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旱田覆盖区域55%以上有节灌设施。但针对当前特殊伏旱情况,提高抗旱水源保障依然是最有效的抗旱措施。大庆市已经提前启动明年旱涝保收田建设计划,着手在无井地块抢打一批抗旱井,确保抗旱工作取得实效。
当前旱情仍在发展,抗旱夺丰收的任务十分艰巨。下一步,大庆市将继续加大抗旱工作力度。加强对抗旱减灾工作的领导。继续充分发挥现有水源的作用,切实加大浇灌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重点。做到防汛抗旱工作两手抓。始终保持“旱情不除、抗旱不止”的旺盛斗志和务求抗旱全胜的坚定信心,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影响到最小,确保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