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大庆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号角吹响铁誓称雄
2009-08-18 11:11:42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玮 于忠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腾笼换鸟”获双赢 “后四厂”涅槃重生

  黑龙江新闻网讯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 在大庆,提起“后四厂”,都知道那是一片老城区,与大庆油田相伴相生的混凝土构件厂、金属结构一厂二厂、防腐管道一厂二厂等一批老企业坐落在那里。

  如今,说起“后四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那里是“后四厂”的“新家”。历经近半世纪风雨的“后四厂”老企业在这里易地重建。

  “后四厂”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政府的东侧、让湖路火车站的南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一地区是大庆市西部郊区,让湖路火车站是货运站,所以除了“后四厂”的人外,很少有人来。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让胡路区的中心区。2007年,大庆市决定将让湖路火车站改造扩建为大庆的中心站,这里即将成为大庆市的中心区。

  然而,“后四厂”和“让库”这些“坐地户”却占据了这里的近一半地盘,给周围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企业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雨,生产工艺、流程落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大庆市开始琢磨把这块地方腾出来。

  在大庆市西郊,有一大片盐碱地。2006年,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启动,这里被确定为大庆段的示范区,名曰“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规划,该经开区要打造成年工业产值1000亿元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这里不正是“后四厂”和“让库”的归宿吗?

  几番协调磋商,中石油集团和大庆油田公司与大庆市政府达成一致:将“后四厂”和“让库”通过优化整合,提档升级搬迁至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庆在“后四厂”的搬迁上狠下了一番功夫。“后四厂”迁至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占地2.48平方公里,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7亿元给企业还建厂房及建设铁路专用线;中石油投资3亿元用于新购进设备改造工艺流程。工程计划2009年12月竣工,建成后年可生产各类混凝土制品54万立方米、各类管材8000千米,加工钢材3万吨,每年运输金属、煤炭、建材等物资达620万吨,年产值将由原来的10亿元规模增长到40亿元。

  记者在经开区“后四厂”的新家看到,混凝土构件厂和防腐管道厂已全面开工,已招标的12万平方米29个单体厂房已完成工程量的50%。防腐管道厂3PE厂房有一个生产车间和一条生产线正在生产。让库(物流中心)服务区主干路正处于施工阶段。其他工程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从最初为油田服务的配套企业,到现在风风火火闯市场,“后四厂”长大了。他的成长历程正是大庆石油石化装备企业成长的一个完美缩影。

  大庆北研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郭俊峰摄   


  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正当其时

  伴随着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的脚步,大庆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绘就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成为大庆工业领域的一道独特景观。

  目前,大庆装备制造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石油石化装备为主导,社会通用性装备为辅的产业体系,建成了以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和龙头企业,形成了装备集团抽油机、力神泵业潜油电泵、大风油田科技三次采油设备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和比较优势的产品,充分展示了大庆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扎实底蕴和美好愿景。

  如今,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再度逢春。大庆石油石化装备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中油集团所属的大庆油田公司、大庆石化公司、大庆炼化公司,近几年直接装备投资每年均在100亿元以上,其中大庆市外采购额达到了50%以上。中油集团在大庆“创建百年油田”,建设以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为龙头的石化大项目,皆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最近,国家又提出大庆油田要保持原油产量4000万吨至2020年,“十一五”期间油气生产和石化大项目建设总投资将达到1600亿元,其中直接装备投资在500亿元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几年,大庆每年的石油石化装备需求将在150亿元左右。

  如此巨大而广阔的市场如咚咚锣鼓,催促着大庆装备制造业向更高的目标跨越。

  不仅如此。丰厚的要素资源使正在蓬勃发展的大庆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如虎添翼。大庆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所高等院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1万人,科技创新对经济贡献率达到47%;区域内电力供应富余达14%,电价相对较低;全市还有400多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有待开发利用,发展装备制造业要素资源充足。大庆经济开发区、高新区、铁人工业园区等园区已经开始建设,一些园区已粗具规模,为项目入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机会稍纵即逝,大庆从不轻易错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如何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鼓足勇气,咬紧牙关,建设自己强大的竞争方阵,大庆装备制造业不仅在思索,而且在行动。

 

  “以市场换工厂”彰显产业集聚效应

  在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穿行,只见原来长满荒草的盐碱地已被新修的道路分割成“井田”状,塔吊脚手架林立,铲车推土机轰鸣,到处是繁忙的施工景象。管委会主任赵忠民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仅在经开区的建设工地上,就活跃着两三千名建筑大军。

  沐浴着迎面吹来的清风,记者分明感受到这片土地正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抓住中油集团确定把大庆建成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的机遇,重点引进为石油石化大企业配套的企业,开发生产先进的采油装备、石化装备及其它石油装备,力争建成以石油石化装备为主要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后四厂”的入驻使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初具雏形。经开区按照“以市场换工厂”的思路,采取会展招商、地企联合招商、中介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对销售市场在大庆、生产在外地的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梳理,走出去请他们前来考察。目前,他们正在紧密“跟踪”20多户装备制造企业,其中10多个企业已有明确的投资意向。

  在经开区采访,其办公室是临时搭建起来的简易房屋,极其简陋。工作人员称,他们要先把基础工作做好,把企业引进来,然后才能考虑办公场地的问题。急切的话语,忙碌的身影,展示着加快发展的坚强决心和广纳天下“贤才”的豪迈胸怀。

  广阔的市场、良好的环境、生产的产品直接进入油田采购网等优势吸引了大批企业。目前经开区已引进项目38个,总投资80亿元,年可实现产值120亿元、利税12亿元。其中80%为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企业,40%为招商引资来的长江以南企业,其中不少是为“后四厂”配套的关联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大庆市地企正合力打造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

  放眼全国,装备制造业正在上演百舸争流勇为先的壮观场景。作为共和国装备制造业的一枚棋子,黑龙江装备制造业正在以矫健的雄姿迎头赶上。大庆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对此,经开区主任赵忠民充满信心地表示,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构筑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促进大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项目区,成为国家级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磕头机”的变迁

  杨朝杰:大庆北研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他抚摸着眼前的智能提捞抽油机,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尽管那是冷冰冰的钢筋铁骨,但他却是那样充满温情。

  像每个家长一样,他滔滔不绝地介绍“孩子”的优点:它改变了原来抽油机的运行模式,有油就“抽”,没油就停,满足低产采油的需要,可以节电80%以上;它不需要人工开机、关机,实现无人值守、自动运行;它能够实现液面深度、单井产量的自动录取、存储、远程传输、防盗报警和自动监控……多项迭加,每年节约5至7万元。

  4年半的“卧薪尝胆”,1500万元的研发投入,仅废料就耗费20吨,成就了今天的智能提捞抽油机。它还是个刚刚出生的“孩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它势必将引发一场“磕头机”的革命。今年200台的订单就是最好的明证。

  “磕头机”的变迁,展开了一幅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齐头并进的优美画卷。

  链接

   未来发展三步走

  到2010年,大庆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争取达到100至150亿元,为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建成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

  到2025年销售收入争取达到600亿元,成为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成套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

  装备制造产业园定位

  经济开发区:承接大庆油田防腐管道、钢结构预制、混凝土构件制造等市内装备制造企业搬迁,吸引国内外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建成拉动大庆装备制造业增长的重要板块。

  高新区:发展三次采油设备、可再生资源利用和环保装备等,建成高新技术装备示范区。

  铁人工业园区:发展钻井工具及配件、三次采油装备、零部件加工、现代物流等,建成集装备制造和装备物流于一体的专业园区。

  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庆正当其时。

责任编辑: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