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生活资讯
搜 索
松花江野浴溺水事件发生 城市亲水安全需要“救生圈”
2009-08-23 08:23:39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杨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3日讯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蓄水发电,使松花江水位常年保持在江宽水缓的景观水位状态。入夏以来,气温渐高,今年的水位也达到了117米左右,创近年来水位新高。江北岸的一些松花江支流,由于湿地生态环境得到良好恢复,每天都有大批的野浴者三五成群开车从江南云集到江北的一条条松花江支流享受自然气息。然而,每年都有野浴者溺水现象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10多条鲜活的生命溺水而亡。如何才能既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又保证人们亲水的安全,这是一个关系到生命的严肃话题。

  江南岸危险区域泳人如织

  记者沿着松花江城市江堤段从公路大桥向道外方向实地踏查,看到江南岸沿江一条线上有六七处市民集中下水游泳的区域,泡在水里的泳客人头攒动。

  在道里区斯大林公园老头湾江段,记者看到有数百位市民在这里游泳嬉戏。而就在离水面不足一米的江堤上,一块警示水深的红牌上标着“4”,一位刚从江中游到岸边的市民告诉记者,这里是深水区,水深可达4米,这块牌子有提醒下水者注意安全和警示水深危险的作用。而在距岸边不远处,一块写着“危险”二字的浮漂在水面上非常扎眼。然而,从在岸边戏水的一个个男女老少的神情上,显然,人们并没有对这个提示太在意。

  据了解,在松花江边的野浴者一种是常年坚持游泳的游泳爱好者,这部分人因为常年游泳日晒,皮肤油黑发红,堪称职业野浴人员,这些人员水性好,身体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过这部分游泳爱好者有溺水的。另外一种就是到江边来游玩,顺便下水,感受一下在江水中畅游乐趣的市民和外地游客,由于这部分游客不知水下情况,有的根本就从来没有在大江大河里游过泳,所以,对水情估计不足,每年发生的溺水事故多是这些人员。

  江北岸支流水下暗藏险境

  从公路大桥驱车向松北区行进,除松花江主江道之外,沿松北大道两侧还有两条松花江支流,这三条江水形成了松花江北岸特有的岸边沙滩亲水景观。在近一两年,这里的自然滨水生态环境受到了市民们的喜爱,于是,每逢天气好的时候,就会有不少市民从江南呼朋唤友驱车而至。

  在阳光、沙滩、江水的大自然面前,哈尔滨人享受着生态环境改善后的成果。然而,当人们尽情享受在自然的江水畅游之际,亲水安全却往往被忽视了。记者采访时,又一噩耗传来:在江北松花江支流,发生一起溺水事故,两名22岁的情侣和女孩的母亲不幸溺水身亡。

  据知情人介绍,江北岸的沿江区域,由于多年前一些个体采沙船的无度乱采,使得河底下经常会隐藏着一个个沙坑,有的沙坑深达十多米,面积也有数十米,人们在江水中游泳的时候,原本平缓处,虽然只是向前迈出了一步,便坠入了深渊,而且这样的沙坑往往会形成一股吸力,水性不佳的人员误入其中,就会面临生命危险。

  设安全游泳区为市民“护航”

  面对野浴所带来的不安全隐患,哈尔滨体育局江上体育活动指导中心近年对松花江沿江地形进行了勘察,发现江南岸沿江地带水下障碍物多,水底多是淤泥,岸边没有漫坡过度,水深不适宜于开设浴场。后经专业人员下水勘察,发现松花江主江道北岸一些区域从岸边到江水深处呈漫坡状,而且江边沙滩沙质也较柔软,是开设天然浴场的理想场所。于是,为了满足市民们的亲水需求,有关部门在松花江公路大桥江北岸桥下附近设置了两处公益浴场,在道外头道街对面的江北沙滩上设了一处公益浴场。

  据江上体育活动指导中心人员介绍,这三处指定的江上免费公益浴场水下情况较好,经专业人员勘查水下地形后,查明这些区域沙滩呈缓坡状延伸至水中,没有暗流和深坑,有关人员还用浮漂圈定了安全游泳区域,游人在这一区域内游泳戏水将是安全的。记者在这几处公益性天然游泳场所内看到,有专人看管整个浴场设施,有救生员划着救生船在水面上游戈。

  在公路大桥浴场,一位救生员告诉记者,在夏季,他们每天上午9时到晚上19时都会在浴场内看护下水游泳者的安全,到目前,在指定的浴场区域内还没有发生溺水死亡事故。今年七月份,一位外地来哈旅游的游客在浴场安全区域外下水,结果发生险情,正在浴场巡护的救生人员听到呼救声,及时划船到其身边,将这位险些被水下深坑吞没的游客救起。救生员提醒市民,在松花江游泳,应该到指定的浴场,因为这里的水下没有险坑和暗流,根据经验,溺水者多是在戏水里遇到水下险坑和暗流才突然间发生溺水身亡事故的。

  亲水安全教育普及进社区

  邻水而居一度是哈尔滨市很多市民的梦想,而如今,随着一批批临江房的建成,江水就在家门口的亲水小区从道外区江畔到道里区沿江一带已有十多个,居住在这些亲水小区里的市民有很多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更有相当数量的居民是野浴爱好者。

  一位居住在道里区某临江社区的市民孙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个游泳爱好者,他所在的社区每到夏季,就会贴出警示业主注意游泳安全的告示,让人感觉到一种温馨的关怀。一位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亲水安全问题不是居委会的职责范围,但作为沿江社区,一些居民委的干部也把注意野浴安全当做宣传重点,目的就是要提醒小区居民家门口的江段水深危险,不能图一时之乐而追悔莫及。

  距离道外区江边只有几分钟的靖宇街道办事处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办事处辖区内有不少游泳爱好者,他们曾通过委主任在社区内宣传涉水安全,建议市民如果在江水中游泳,最好到指定的安全区域内去。

  记者在江边看到,很多常年野浴的市民的自我救护意识更强,反倒是偶尔下水的亲水人员没有危险防护意识。在九站公园江边,记者随机询问了一位身体被晒得油黑的野浴者,他指着自己手上拿的一个小救生圈说:“我的水性极好,常年在深水区游泳,连续横渡两次松花江没问题,但我每次下水都必须带着这个小救生圈,用一根绳子拴在身上,游泳时这救生圈就随波浪漂在自己的身后,虽然多年以来从来没有在水中使用过这个救生圈,但我还是每逢下水必带着它,因为万一发生险情,凭这救生圈就可以活命。”

  一位常年在江边游泳的老人说,每次他看到一些结伴而来的年轻孩子要在深水区下水,他都会提醒他们,这里的水深,不适宜水性不好的人游泳,每年经他劝阻而取消在深水区下水的孩子都有上百人。这位老人说,其实这也是一种责任和善意,自己多说一句话,可能就会避免一起溺水事件的发生。这位老人建议,有关方面应该在危险水域设专人宣传野浴的危险,并在事故频发水域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例如安放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等,以利于自救、互救。

  涉水安全是城市安全之一

  作为临江城市,涉水安全关系到市民的切身利益,一些学者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可以在城市沿江地带,设置一些救生设施。就像公交车上该备有逃生锤一样,涉水安全也是城市安全的一部分,应由政府各相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

  据调查,救生圈的成本一般在每个100元左右,而救生绳、竹竿,警示牌的成本相加起来也是大约100元左右,如果将这些救生设施安放在临江而建的一些码头上,并统一放置在装有玻璃的专用救生橱窗里,相信对突发溺水事件会有一定的救助作用。

  一位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说,作为城市安全的一部分,亲水社区和村屯、临江公园、湿地公园、松花江主河道和支流等水域,都应该有一套因地制宜的安全措施。在众多安全措施中,救生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救生圈该如何保管?日常的管理谁是责任人?设置这些设施的成本不是主要问题,关键在于这不是一个部门能简单解决的,而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

  采访中,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在亲水安全问题上,也可以引入热心的民间公益力量,让市民自己营造自己的安全亲水环境。

  记者从市水务部门获悉,今后,哈尔滨市江南江北的堤岸建设都将以景观功能和防汛功能相结合的形态出现,今后在规划沿江景观建设中,亲水安全设施的建设也会考虑在内。给城市水系戴上“救生圈”,让市民与水更亲更近,这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然。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