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如今在大庆,商务部门当起了“红娘”,在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大型超市之间牵起了“红线”,开展的“农超对接”活动使农民和超市之间结下了好“姻缘”,形成了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使地产新鲜农副产品直接走进大型超市、商场,实现农民、商家、消费者三方多赢。
农民笑了——农产品不愁卖,赚钱更多了。大同区八井子乡提子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李江说,以前,家里的提子哪想过会进超市,除了搞采摘卖掉一部分,剩下的还得想方设法用车拉着往外卖,搭人力不说,卖多卖少还说不准。自打有了“农超”对接,合作社的提子签订单卖,超市将车开到家门口,装上车就给钱,别提有多省心了。咱还能根据超市的需要,尝试种一些城里人喜欢吃的蔬菜水果,又能多些赚钱道儿。
消费者乐了——买得便宜,吃得新鲜。家住东风新村的刘大妈乐呵呵地走出超市,手里大包小裹地提了不少蔬菜水果,“蔬菜水果都是地产的,‘农民直供’,又新鲜又便宜,我一下子买了这么多。”刘大妈边说边向记者晃了晃手里拎着的一大袋子菜。“从前买菜,我都去农贸市场。现在改去超市了,菜品相好,价钱也不贵。”
超市赚了——竞争力增强,效益提高。大庆大商新玛特采购部经理马超说,过去,从外地采购的蔬菜水果,运到家破损的比较多,采摘时间久,口感也差一些。由于中间流通环节太多,外进的水果光运费这块一吨就要800多块钱,所以售价也比农贸市场高出不少。一些超市为吸引人气,不少农产品“赔本赚吆喝”,而“农超对接”正逐步扭转这种局面,超市经营农产品的效益也越来越好。
大庆市商务局局长苗春水说,“农超对接”这种销售模式,让农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能直接从田头“走”到超市,省去了中间流通环节,新鲜又便宜的地产蔬菜瓜果走上了市民的餐桌。开展“农超对接”活动,可以通过合作社、超市双方的田间、采收后检测,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产品质量追溯机制,保证上餐桌的都是放心菜。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有利于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扩大农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