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0日讯 据报道,在8月29日哈尔滨市义务大扫除中,共清理了背街背巷、居民庭院、人行道、绿地内垃圾污物1300余吨。如此力度的大搞卫生,市民拍手称好,不过也有市民表达了这样的担忧:这么多的垃圾都堆到哪儿了?哈尔滨市的垃圾场是否有能力消化这些垃圾?
据了解,哈尔滨市现有生活垃圾处理场6座,其中无害化处理场4座,还有2座垃圾处理场进行焚烧发电,即岁宝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为200吨/日)和双琦废弃资源示范厂(处理能力为300吨/日)。由于向阳生活垃圾场(处理能力为1200吨/日)现处于停产状态,西南部生活垃圾场(处理能力为1200吨/日)又面临搬迁,所以,目前全市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实为1700吨/日,而哈尔滨市日产生活垃圾是3300吨,无害化处理率仅为48%。
哈市平均日产粪便600吨,但全市范围内只有一座日处理100吨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场,且该厂1992年投产,因设备落后已处于半停产状态。此外,哈尔滨市还没有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的专用处理场。
“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市经济学家马洪海对哈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如此评价。他说,垃圾看似小事,实则关系到城市发展、百姓民生。从更为广义的角度来讲,城市各类垃圾的处理,直接涉及到城市的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其实哈市对垃圾处理的方式方法落后只是表面现象,实际是在循环经济方面的“功课”做得远远不够。
马先生介绍说,垃圾作为可再生资源,被重新利用的事例在国内外不胜枚举,无论从管理到技术,都已没有秘密可言。比如,哈尔滨市每年都花大力气整治的“被随意倾倒的建筑垃圾”,而在河北省邯郸市,就可以被回收再加工制成地砖、瓷砖等中高档装饰材料。令我们头痛不已的生活垃圾,在广州李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已成为焚烧发电、堆肥的主要原材料。为啥哈尔滨市对于垃圾的处理依然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
“我们做循环经济的思路应该改一改。应把整个垃圾回收再利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因为如果单纯考虑垃圾回收的某一环,则很难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马先生说,所以在整个垃圾处理回收再利用这个链条里,需要的是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对相关企业的扶持。
马先生认为,垃圾回收再利用,仅仅是城市循环经济的冰山一角,但作为最基本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只有垃圾的回收利用做好之后,才能引导回收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供热副产品等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城市的循环经济才能真正“环”起来。
相关链接
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而且出台了《清洁生产法》、《可再生能源法》。今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