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的枢纽,是我国东北黑河、绥芬河、珲春和满洲里4个沿边开放城市的连续点。对外是日本、韩国等进入俄罗斯的重要通道,对内是各省进俄的重要桥梁,在对俄罗斯、独联体及东欧国家经济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个内陆口岸以在哈尔滨对外正式开放。出口集装箱货物可由哈尔滨内陆口岸直接办理离境手续,然后经江海或陆地、铁路直达国外、境外和香港地区。进口集装箱货物亦可经铁路货运口岸分拨黑龙江各地,并可分拨至吉林北部、内蒙古东部,形成黑龙江最大的集装箱集散地。
交通状况:
--铁路
有5条国际、国内铁路干线在哈尔滨交汇。有7条公路呈放射状通往全国各地。1997年开通了全国第一个铁路货运口岸,是全国唯一内陆一类口岸,可直接办理进出口方面的报关、报检手续和运输业务。
--公路
哈尔滨至东北主要城市
地点公里道路等级
哈尔滨~ 北京1100高速路
哈尔滨~ 沈阳550高速路
哈尔滨~ 大连1000高速路
哈尔滨~ 长春250高速路(建设中)
哈尔滨至与俄罗斯相邻的口岸城市
地点公里道路等级
哈尔滨~ 黑河900 1
哈尔滨~ 绥芬河800 1
--水运
位于松花江水系中心位置的哈尔滨港是中国八大内河港口之一,可与俄罗斯4个城市直接通航。还有经江海联运通向日本、朝鲜半岛及东南亚各港口的松花江黄金水道。
--航空
哈尔滨市拥有58条国际、国内航线,可办理10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余个机场供货配运业务。迎宾路集中区地处太平国际机场与市中心中部,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2004年,哈尔滨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共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2265万吨,增长12.9%。其中,铁路1329万吨,下降1.8%;公路10535万吨,增长15.3%;水路399万吨,增长7.0%;民航1.98万吨,增长10.0%。全年共完成旅客运输总量73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其中,铁路2584万人次,增长3.7%;公路4602万人次,增长12.5%;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国际、国内)全年共起降航班26540架次,增长20.2%,进出港旅客达到272.6万人次,增长26.9%。
哈尔滨水运口岸是1989年7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并经中苏两国政府确认开通使用的一类口岸。1992年10月经批准开通了国际客运业务。
该港口地处松花江中游南岸,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区东北部,是中国东北内河最大的水陆换装枢纽港,年营运期210天左右,封冻期约为150天,是一个典型的季节性生产港口。
现有人工直立码头1454延长米,生产场区陆域面积53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4万平方米。设有14个千吨级泊位,铁路专用线6股5870延长米,设计年通过能力365万吨,核定年通过能力324万吨。担负客运任务的哈尔滨航运大楼位于货运码头上游6公里,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有人工防汛梯式码头480延长米,场区陆域面积1.3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5万平方米。设有轮船泊位3个,年旅客通过能力为10万人次。由哈尔滨港经松花江、黑龙江水道与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共青城、尼古拉耶夫斯克和布拉戈维申斯克等七个大中城市港口相通。
根据中俄两国协议,中方国际船舶可经俄罗斯阿穆尔河段由尼古拉耶夫斯克港出海,再经鞑靼海峡进入日本海,开展国际江海联运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