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是白垩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生物群之一,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由于其原始古朴的外形2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故有水中“活化石”之称。鳇鱼是鲟鱼的一种。1998年,联合国华盛顿公约将全世界野生鲟鱼认定为濒危动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2。
鲟鱼类为古老鱼类,起源于一亿三千万年前,世界现存约28种,我国有8种,其中具有经济意义和现实捕捞价值的仅为黑龙江的施氏鲟和达氏鳇。
施氏鲟:地方名七粒浮子、鲟鱼,曾用名黑龙江鲟鱼。体长无鳞,体色背部棕灰或褐色、腹部银白。栖息生活在河道中,在水体底层游动,以水生昆虫幼虫、底栖生及小型鱼类为食。产卵期在5—6月。寿命很长,已发现40龄以上的个体;性成熟晚,一般雌性为9-10年,雄性为7-8年。黑龙江从上游至下游,乌苏里江、松花江下游均有分布,我国境内以黑龙江中游数量为最多。
鳇:地方名鳇鱼,曾用名达氏鳇、黑龙江鳇鱼。个体甚大,为淡水中最大型的鱼类之一,大的个体长达3.9米,重500公斤,最大的重达1000公斤。终生在淡水中生活,在江水中不作远距离洄游,系底栖鱼类。历年5-6月是其产卵繁殖活动的主要季节,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寿命很长,能活50年以上,性成熟最小年龄雌性为16-17龄,雄性为12龄以上。
施氏鲟和鳇同为黑龙江水域的名贵经济鱼类。鳇鱼肉味鲜美,全身是宝。鲟卵和鳇卵都用以制作鱼子酱,营养丰富,价格昂贵,被国际上称为“黑色软黄金”。鲟鳇鱼,是黑龙江的名产,体重可达几百斤至上千斤,有淡水鱼王的美称。过去是向皇帝敬献的贡品。此鱼肉鲜味美,骨脆而香,全身几乎没有废料,胃、唇、骨、鳔、籽都是烹制名菜的上等原料。
由于过分捕捞和生存环境恶化,黑龙江鲟鳇鱼已经面临灭绝的危险。黑龙江水产研究所2001年评估报告表明,野生鲟鳇鱼在抚远江段100多公里范围内测定为870尾。专家预测,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再有十几年,作为淡水鱼中的珍稀物种鲟鳇鱼将不复存在。我国已经通过法规来保障这一珍稀物种的“生存权利”。黑龙江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黑龙江省鲟鳇鱼管理办法》,通过建立保护区,强制休渔,降低鲟鳇鱼捕捞量等措施,为鲟鳇鱼提供安全的生息繁衍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