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5日讯 北安市城郊乡现有8个行政村,15个党支部,597名党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乡党委紧密结合实际,周密安排部署,精心设计方案,创新方式方法,围绕“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快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丰富内容,活化方式,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
参照必读书目,编印了《城郊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百题问答》,统一印制学习笔记,并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积极创新学习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一是机关党员学习坚持“四个一”。每日一题,党员干部每日研读《百题问答》手册中的一题,次日由支部进行提问,先后开展专题学习48次,每次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每周一讲,党政班子成员和各站办所负责人每周在集中学习会上进行一次专题讲座,并就所分管工作谈认识、谈体会、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名乡党政班子成员轮流为乡村干部做了专题讲座;每月一考,由党支部负责每月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集中考试,检验学习效果;每季一赛,举办学习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巩固学习效果。二是村级党员学习坚持“四学”。有职党员带学,在村“两委”班子任职的党员带头学习,带领其他党员集中学习;无职党员联学,对于居住地较分散的无职党员,组织党员互相联系,以屯为单位联合学习,组成联学小组47个;文盲党员帮学,由文化程度较高的党员帮助文化程度较低或文盲党员学习,结成帮学对子51个;外出党员送学,对于流动党员,由村党支部以邮寄资料的方式督促学习,邮送学习资料35人(次)、120份。三是学习对象坚持“四延伸”。为扩大学习受教育面,将参学对象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延伸、向后备干部队伍延伸、向非党致富能人队伍延伸、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延伸,吸收278人参加了学习。全乡597名党员中有572名通过各种方式参加了学习,乡直党员学习笔记达到1万字以上,农民党员学习笔记达到5000字以上。
二、深入调研,认真查摆,在找准问题上下功夫
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推进解放思想基础上,深入进行分析检查,努力找准突出问题,为整改落实打下坚实基础。一是调查研究做到“五走进”。即,走进村屯,了解村域经济发展现状;走进农家,了解农户所思所想所盼;走进大院,了解村级文化建设现状;走进项目,以基本农田改造、大鹅繁育、棚室生产等国家扶持项目为重点,了解项目进展、建设和落实情况;走进田间,了解农业生产现状,描绘乡村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框架。党员干部先后进村屯46个,进农家720户,进大院4个,进项目5个,进田间49人(次),进一步摸清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初步查找制约乡村发展的突出问题,理清了发展思路,形成了9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二是解放思想讨论坚持“五围绕”。以解放思想转观念、实事求是谋定位、突出重点定思路、真抓实干求发展为主题,围绕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乡村工作;如何搞好围城经济,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如何把项目建设与创造良好环境结合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何把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与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结合起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如何进一步提高乡村干部素质,推动乡村工作科学发展等五个方面内容,组织全乡党员干部特别是乡村班子成员,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认真查找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不适应的思想观念以及影响和制约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党组织建设、乡村经济发展、民生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形成了新共识。三是分析检查突出“五重点”。以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为重点,组织召开了机关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退休老干部、致富大户和市乡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个层面的座谈会11个,设立征求意见箱11个、电子邮箱6个,发出征求意见单1200份。开展了“我为城郊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和百名乡村干部进农家活动,走访群众500余人,征求到意见建议70条。乡党政班子成员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谈心谈话和开好党员组织生活会基础上,认真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剖析了存在问题和根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综合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精心撰写了分析检查报告,梳理出四个方面、23个突出问题。为了对照先进,进一步查找不足,搜集整理了省内外科学发展典型,编制了《科学发展典型事迹选编》,下发到基层党员干部手中,为指导乡村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扎实整改,完善机制,在突出实效上下功夫
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紧密结合起来,以整改落实效果和体制机制成果助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整改落实坚持“五到位”。依据分析检查报告,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做到了整改项目、目标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人和公开承诺“五到位”,确定了17个近期整改的问题和6个中长期整改的问题。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部分地块由于水灾受淹和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等问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安排专人重点解决。全乡党员义务出工900多人(次)、出车350台(次),抢修水毁工程,对3万亩受灾较轻地块进行及时铲趟、除草喷施、防虫灭病,并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务工,802名受灾群众在市区找到了用工单位,做到了农业损失副业补、大灾之年不减收。为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贫困户低保救助、危房改造等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的问题,明确牵头领导,及时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解决。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截止目前,部分村屯吃水难、返城农民工就业等4个问题已经解决,债务化解、个别党员服务意识差等8个问题已取得了明显进展,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6个中长期问题也有一定进展。二是努力做好当前工作。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两大优势,坚定实施“东牧西菜”战略,促进了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突出抓好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在引进投资5500万元的昌泰水泥厂、投资800万元的神华节能砌砖厂、投资800万元的国盛面粉厂等项目的基础上,又落实了20亩美国提子示范区、大豆精选、大鹅孵化厂和老区扶贫建桥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鸿翔服装贸易有限公司项目正在洽谈,投资1000万元的环保节能防震新型建筑材料项目即将落地。抓好土地规模经营,依托三个农机合作社,落实土地流转面积4.3万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33.8%。抓好特色蔬菜种植,做强做大绿色蔬菜的品牌经济。乡村实验示范基地增加到5个,科技示范项目增加到50个,进行各类名、优、新、奇、特品种试验20个,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1万亩。抓好奶牛的科学化、规模化饲养,扩大标准化小区规模,在2个奶牛养殖小区引用了TMR配料新技术,扩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1500亩,全乡奶牛发展到6743头。三是健全科学发展机制。按照“构建新机制、推动大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机制、乡村领导干部无为问责制、村干部工作目标考核制、机关六项服务承诺制、“战线负责制”及乡村重大支出“三笔会签”制度,为促进全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三传、三带、三争”主题实践活动,即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传播农业科技适用技术、传播科技信息和市场行情,带头致富建小康、带领致富促增收、带动发展促和谐,争当科学发展的践行者、争当新型农民的引路人、争当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激发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涌现了建民村、双青村和党员赵发、宫长富等一批科学发展典型,构建了党员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