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上贩卖的哈市企业老板部分信息。 |
哈市1.2万企业老总“上榜”
记者看到了这封主题为“2009最新老总手机号码”的邮件,里面写着:“截至2009年4月,共收录手机号码、老板名称、办公电话、地址等信息,数量超过200万条,免费送货上门”,最后留有全国订购可咨询QQ号码。
记者申请加入该QQ号码,自称是哈尔滨做洋酒生意的想寻找商机,与该网名叫“手机名录”的销售方取得联系,“好说好说,卖洋酒得找老板啊”,当记者假装有意购买本地企业的老总号码时,对方发过来一个名为“哈尔滨样版3”的Excel文件。记者打开样本发现,里面有133家哈市企业的信息,从企业名称、地址,到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办公电话无一遗漏。据“手机名录”称,哈尔滨企业“上榜”的有1.2万家,可打折卖180元,若诚心想要的话,黑龙江省的企业资料也能“优惠”给记者。对方还承诺,只要往指定的银行账号里打进钱,他们就会马上通过QQ把完整的资料传过来,如果客户要全国范围企业负责人的资料,可货到再付款。
设专人负责收集,各省均有“线人”
当记者对信息来源和真实性上提出质疑时,“手机名录”告诉记者,这些信息都安排有专人负责收集,保证是最新最全的且准确无误,若客户怀疑,可以自行选取样本中的手机号验证资料的可靠性。对方还声称他们“公司”在各省都有“线人”提供信息,有些资料他们也是花钱买来的。当记者进一步询问线人的身份时,“手机名录”警惕地消失了。
据知情人士讲,个人信息泄露主要有4种途径:一是日常登记,市民在买房、买车、看病、办理证件和银行卡时,一般要求填写真实的私人信息;二是在举办的现场招聘会上,求职者都要填写个人信息;三是被恶意套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网络发布求租求购各类信息,诱使人留下信息;四是电脑病毒软件,可窃取用户在网上输入的私人信息。
律师:买卖个人信息违法,市民应提高保护意识
记者就此咨询了某律师事务所,吴云霞律师认为,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并非商品,随意出售或购买将侵犯个人隐私权,属违法行为。现在,出现或使用个人信息的地方或渠道很多,采集、登记个人信息的相关单位应承担保密义务,作为普通市民应提高警惕,学会保护重要的私人信息,如果发现有人恶意泄露或套取个人信息,可以付诸法律寻求赔偿。吴律师同时指出,贩卖“老板手机号码”也许是种新型骗局,样本非完整资料其真实性无从考究,在这种私下交易圈套之下,很可能被人骗走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