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哈尔滨市南岗区解决“四难”深化整改着力服务群众
2009-09-23 16:28:29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3日讯 哈尔滨市南岗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从群众满意的事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改起,以解决百姓出行难、就业难、就医难、增收难等民生问题为重点,努力实现服务百姓系列化、优质化、高效化,通过深化整改落实,把学习实践活动打造成百姓的民心工程、群众的满意工程。

  着力为民,切实解决出行难。针对部分城区街路、村屯和居民庭院等道路状况不良,影响居民出行问题,深入开展建设干净城区专项行动,构建了“一线、八街、四区、十五景”的街景布局,为群众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让群众顺心。一是主动承接地铁一号线翻浆路段修复工作。针对地铁建设关联路段翻浆问题,采取“夜间施工,白天养护”方式,实施24小时快速抢修。目前,快速修复地铁关联翻浆路段55条段,保证了地铁施工封闭期间交通安全顺畅。二是打造适宜人居的庭院环境。着重改变以往出行雨天一脚泥、风天一身沙的状况,积极探索庭院管理创新之路,采取“政府引导、街道指导、社区组织、居民自管、市场补充”的管理模式,对今年新改造的100个庭院实施分类管理,提档升级50个,并拟对近年来改造的1304个旧有庭院分期分批进行跟踪维护,力求实现庭院管理高档次。三是实施村屯道路硬化美化工程。围绕服务农民促发展,为农民致富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加大村屯道路和绿化美化力度,目前,村屯道路硬化率达到90%,已有14个村屯实现了绿化美化。

  着力帮民,切实解决就业难。以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困难群众等群体为重点,采取“三保”等措施,推动就业再就业,让群众安心。一是为大学生建平台保就业。努力探索“政府雇员吸纳一批、社区聘用一批、企业招聘一批、机关事业单位录用一批、建设园区创业一批”的“五位一体”就业平台,全年可安置大学生创业、就业12000人。同时,整合企事业单位等各方资源,多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并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成功举办了高校毕业生招聘大集,21个区直机关、街道办事处和乡镇的177个岗位、79家企业的893个岗位面向社会招聘大学生,现已全部上岗发挥作用。二是帮助下岗职工、困难群体保就业。对下岗职工、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实施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岗位和小额贷款担保,新增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等援助行动,今年以来,为122人担保小额贷款,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350人,6358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1611名困难群众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全部得到安置。三是与企业签协议保不失业。针对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实施“共同约定行动”,提出“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共同约定行动倡议”,近300家企业在倡议书、承诺书、协议书上签名,承诺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稳定就业局势。

  着力爱民,切实解决就医难。坚持资源整合,加大投入,有效解决了“看病贵、就医难”问题,缩短了群众与医院的路距和心距,让群众暖心。一是健全完善卫生院所建设,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多方立项争取建设资金2540万元,强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改造面积2万余平方米,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00平方米。同时,健全农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网络,全面推行村级卫生规范化、乡村管理一体化、乡村医疗集团化、基层服务网络化的“三网四化”工作,已建设10个标准化卫生所,投资近10万元对改造完成的卫生所及时配备了医疗设备,并将防保补贴及时发放到位,满足农民就近就地基本医疗需求。二是倾力打造15分钟社区服务圈,解决城区居民就医难。本着居民就医方便的原则,南岗区在距社区服务中心较远的居民区适当设置15分钟可以到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构筑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坚持高起点起步,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化计划免疫门诊,服务项目由原来的“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六位一体拓宽到“慢病防治、残疾人管理、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17个项目,惠及百姓就医。三是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解决农村群众就医难。采取进村入户等办法,大力宣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有关政策并积极贯彻落实,目前,参合率达到99.8%。同时,开展“零点利”和“让利日”活动,对单病种手术实行限价,解决了患者看病贵问题。

  着力富民,切实解决增收难。采取多种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繁荣稳定。一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牵动,大力发展食用菌业、奶牛业。对棚室小区建设在水利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实施红星村特菜基地整体迁移,保持红星特菜品牌,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二是引导鼓励农民转移就业助推农民增收。通过农业信息网、公示板和村广播站等多种渠道为农民提供就业信息,对参加就业培训的农民工采取免学费、免书本费、免证书费“三免”援助措施,引导农民转移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帮助82.7%的返乡农民找到了工作和出路。三是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减轻农民增收负担。目前,落实粮食直补、农机具等各项补贴600余万元,村级债务化解率达到2.5%,有效遏制了农村“三乱”现象发生,从政策机制上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