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漠河县兴安镇“点、面、线”工作法促进科学发展
2009-09-24 11:13:23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4日讯 兴安镇是漠河县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四个试点单位之一,现有人口总数2127人,其中农村人口1371人,党员85人,党政班子成员7人。自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围绕确定的“转观念、强基础、建基地、搞服务、输劳务”主题实践活动,把“增强发展意识、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发展主题、注重发展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抓住机遇、转变观念、科学决策、贴紧实际走出了一条多措并举的发展之路。

  突破一个“点”,两个环境明显改善

  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大部分居民形成了“等靠磨”和“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观念,一分钱都能攥“出水”,表现出来“有钱不敢花、有钱不会花”,把“活钱”变成了“死钱”,永远把钱手里“攥”。镇党委从实际出发找出根源,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不同层面的人群进行强化教育引导。要求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引带”作用,为普通群众在发展项目上“趟”路子,做出示范和提供经验。在今年中俄原油管道开工仪式前期,镇党委看到这是为农民提供家庭增收的好渠道,动员有能力的家庭开展接待服务。由于观念的问题,在房屋改造或增设用品需要花费“钱财”,很多家庭不理解和不采纳,怕把家中的“积蓄”拿出去,收不回。为了不失去这次“挣钱”的机会,镇里有意识在剪彩前的半个月,安排6名机关党员干部首先办起“临时家庭服务点”,在干部的引领下,部分村民相继对房屋进行改造或装修,积极参加到兴安镇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接待活动中。在开工仪式期间开办接待服务点的家庭最少的增收千元以上,多的达万元。活生生的事实使村民切实认识到,“要想挣大钱,必须转观念”。

  按照建设“生态旅游镇”的发展定位,进入今年4月中旬以来,镇党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从镇址到村屯,开展了历时一个半月的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对一委三村(镇址一个居民委;古城村;大河西村;二十五站村)的主街道、巷道、镇容镇貌、村容村貌、民居环境全面进行整治,安排机关干部对一委三村的28条主街巷道分片包干,组织动员居民村民进行路面修整,垫道用料128立方米。全镇清运垃圾50车(农用四轮车)。深入开展植树绿化活动,全镇在街路栽植绿化树7350株。加大家牲畜的管理,由过去的散养实行圈养,出台《兴安镇牲畜管理办法》,重点解决环保与养殖、养殖与绿化之间的矛盾。加大对农村居民生活生产垃圾的自我处理,打造了清新优美的环境,陶冶了村民的心灵,受到了外来宾客的一致好评。

  拓宽一个“面”,基地建设稳中求快

  在巩固中发展。借助口岸优势,巩固产业基地建设成果,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走“生态、绿色、出口、观光旅游”农业之路。在巩固大田种植面积,提高黑小麦、马铃薯单产量,扩大牛、羊、猪、鸡等养殖规模和存栏量,今年黑小麦种植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禽畜存栏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在搞好大田种植和发展传统养殖项目的同时,重点发展棚室蔬菜生产和特色养殖业,采取“政府扶持一点、种养户自筹一点、左邻右舍帮助一点”的措施,使棚室蔬菜种植面积实现了量的扩张,仅上半年就新建大棚10栋,新增面积近4000平方米。

  在发展中求新。种养殖基地的建设量的扩张是基础,争取获得最大利益是目的。为此,镇党委坚持在求变、求新、求优上下功夫、做文章,摒弃粗放型老模式,推行精细化经营新模式。在种植时间上,抢早抓晚扩大反季节蔬菜的种植面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截止现在西红柿、黄瓜等反季节蔬菜已经提前上市近15天,价格与往年相比每市斤提高1元(以西红柿为例2008年每市斤2元,今年每市斤3元),目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在品种选择上求新、求特、求精,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优我特的经营理念。山野鸡养殖初具规模,前景看好;网箱养鱼发展到2户,解决禁渔期顾客吃鱼难的问题,效益可观。

  建好一个“站”,劳务输出成效初显

  搭建服务平台。镇党委紧紧围绕在建大项目多,劳务人员需求大的实际,有序、有度、有节的输出劳务,专门成立了劳务输出义务服务站,坚持“加强沟通、融洽关系、积极争取、保障权益的原则”,为劳务输出人员搭建平台。以书记、镇长为站长,选用了工作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维权能力强的同志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对三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调查摸底,做到“四清”即家庭状况清、身体状况清、专业特长清、个人品行清,做到输出一个,家庭放心、用工单位放心、服务站放心、本人舒心。在大项目建设尚未全部开工的情况下,现已输出劳务人员58名,均表现良好。

  合理输出劳务。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特点、不同情况的劳务人员,进行梳理分类,根据用工方的条件和要求,进行筛选保证人尽其才、各尽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专长和自身优势,保证输出一名做到用工单位满意、个人满意、家庭满意。目前,通过服务站输送技术人员10人;力工34人;更夫保卫6人;后勤服务人员8人。年过6旬为中石油廊坊穿越公司打更的王柏林开心地说“没想到,这么大岁数了,每月能挣1000元哪,心里乐着哪”。

  划好一条“线”,服务行业展露风采

  引导发展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发展、发展决定生存。随着中俄原油管线开工仪式的举办,部分家庭在服务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甜头”。镇党委借助这次现实的例子,在全体村民中进行发展形势教育,促进了服务行业的发展势头。确定了以家庭宾馆、餐饮服务为主,带动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目标。对镇址主街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使服务上档次、上水平,确保了商服质量更加完善。从5月下旬,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引导下,全镇新改造营业的家庭宾馆18家,使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家庭宾馆达到了26家,遍布全镇的一委三村,通过改造后,年收入不足千元的家庭宾馆,经初步估算最低可增收万元,最高的可达十几万元。随着大项目建设相继开工后,机械用量的增加,带动了机械维修业的发展,新建了机械修理部5家。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扶持2户村民经营具有特色的水上餐厅,经营良好,效益颇丰。

  规范服务行为。本着边发展边规范原则,镇党委、镇政府逐步对全镇服务行业进行规范整顿,积极打造“以诚信为本、合法经营、消除质量及安全隐患”的经营理念。在规范服务行为中,对未办理经营许可证的5家经营业户进行说服教育和整顿,协助办理了营业许可证。与经营业户签订“讲诚信、重承诺”责任状,教育引导合法经营,不因一家出了问题影响到全镇声誉。制定奖惩制度,对经营行为比较规范、群众反映好的诚信经营户在行业中进行推介,扩大知名度,树立为行业标杆及文明业户。通过引导和规范,镇内的服务行业有了质的跨越,人气旺了、底气足了、价格涨了、腰包鼓了、群众乐了。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