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卫生学校创建于1983年,是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培养高等、中等卫生职业技术人才的全日制普通中等卫生学校。校党委隶属市卫生局党委,下辖5个党支部,共有教职工119人,其中,在职党员48人,退休党员2人,在校生3340人。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中,校党委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关键环节”重点抓、“自选动作”有创新的原则,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实施“五推进”,扎实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一、科学推进招生工作,积极扩大学校生源
活动中,学校党委针对今年“3+2”高职停止招生、学生生源锐减的严峻形势,集思广益,共谋发展之路,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调研走访等方式,广泛征求教职工、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研究搞好学校招生工作的新办法、新渠道。活动开展以来,共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3次,征求意见建议89条,梳理汇总成28个方面。与通信公司协调,开通了招生信息网,并采取在各种媒体刊载招生优惠政策、招生简单等措施,提高了学校影响力,扩大了社会公信度。同时,校党委组织36名中层以上干部到鹤岗师专参观学习,学习招生理念、招生经验和管理机制,激励教职员工参与招生工作,形成了共创招生工作新局面的强大合力。
二、科学推进教学改革,努力适应社会需求
学校确立了“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办学思路,突出技能培养,大力实施教学体系改革,精心调整设置专业,取消了原有的临床医士类专业,并将长线护理专业调整扩展为康复护理、精神护理、社区老年护理等专业,并增设了制药工程、药品管理与营销、药物分析与检验等专业,学校竞争力不断增强。重新制定了职业能力体系标准,建立了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内容模块,优化了课程设置,增设了形体与礼仪、职业生涯设计、人际沟通、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组织力量自编教材,不断增强教育教学针对性,现已完成《护理专业“应知必会”知识和技能手册》、《护理专业技能达标手册》和《常见病与中西药治疗》等校本教材28册。
三、科学推进教育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积极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工作理念,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采取对学生日常管理量化考核的办法,从出勤、纪律、卫生、寝室管理、文明礼仪等方面约束管理学生,引导学生自强自立,不断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素质。同时,积极探索学生素质教育新途径,拓宽教育渠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学校开辟了口才、太极拳、篮球、足球、书法、形体与健身等第二课堂,激励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加强修养,不断锻炼提高自己,以适应未来社会和职场的需要。
四、科学推进基地建设,有效拓展实习空间
为实现学生全部顶岗实习,学校组织专人到中国煤炭总医院、天津120急救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11家国内较大医疗卫生机构和三精药业、乌苏里江药业、哈药集团等8家著名医药集团进行学习考察,并与其沟通建立稳定的就业实训基地。今年3月份以来,学校又新增了红兴隆农垦中心医院、双鸭山市人民医院和鸡西市恒山医院等3家实习医院,并已安排实习学生512名,实现了学生全部提前顶岗实习。同时,积极对上沟通协调,争取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50万元,改造、建设容纳300至500人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五、科学推进就业保障,切实承担社会责任
针对在校生就生难问题,学校科学分析就业形势,将就业工作前置,提出了“以特色促进就业,以就业保证生源”、“送出一名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和“就业工作网络化”等的工作思路,利用各种媒体和信息渠道把握就业动态,公布就业信息,并采取“合作培养”和“订单式”培养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和拓宽就业市场。目前,已完成与鹤岗市人民医院合作培养男护学生,与龙宝和天帮药业“订单”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与中国煤炭总医院“订单”培养礼仪导诊护士等合作培养工作,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巩固就业市场、推动学校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已提前安置毕业生就业136名。
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快了学校科学发展理念的形成,推动了学校科学发展实践的创新。目前,全校上下进一步强化了“三个意识”、找准了“三个定位”、实现了“两个结合”。增强“三个意识”,即增强了科学发展意识,确立了“主动适应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战略思想;增强了改革创新意识,明晰了以办学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创特色铸品牌为主要内容的努力方向;增强了爱岗敬业意识,实现了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务实、高效的风气正在形成。找准“三个定位”,即找准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服务“定位”,找准自身发展的市场“定位”,找准对外合作的“定位”,真正实现了学校办学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学校办学与推动百姓子女求学就业脱贫致富相结合,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发一条特色、创新发展的成功之路,促进了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