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牡丹江10月15日讯 10月14日,阳明区民政局、阳明区残联和阳明区低保中心的工作人员拿着蛋糕、鲜花、大米、豆油等物品来到盲人张春芳的家中,在10月15日第二十六个国际盲人节来临前,看望了这个值得尊敬的母亲。
蛋糕上的节日蜡烛映红了张春芳老人的笑脸,大家拍着手唱着祝福的歌,让老人感到无比的温暖。“感谢你们对我们一家的关心和扶持,我们会永远记得。”老人开心地笑着,此时的她是幸福的,甚至暂时忘记了30多年来拉扯自己患病女儿的艰辛日子。
今年69岁的张春芳在4岁的时候,因为一场疾病双目失明。27岁那年,经过别人介绍,她嫁给同是双目失明的丈夫王福论。婚后,夫妻俩有了一双儿女,丈夫到盲人工厂做工,张春芳在家里抚养儿女、收拾家务,生活虽然清贫,但也过得有滋有味。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聪明可爱的女儿在6岁的时候,因为受到一场惊吓,精神突然变得失常。丈夫上班、儿子还小,照顾患病女儿的担子落在张春芳一个人身上。
洗衣、做饭、照顾患病女儿,为她洗澡、梳头,这对于常人来说都很辛劳的家务事全由双目失明的张秀芳一个人来做,真是难上加难。
“因为我看不见,所以洗衣服时把每个地方都要仔细清洗。”张秀芳说,常人洗衣服有侧重,一件衣服,弄脏的地方多洗洗,不太脏的地方少洗几遍,而她通常是一件衣服从袖口到衣领,每一个地方都要仔细认真地洗上好几遍。
1984年,丈夫突患脑血栓,经过治疗,也勉强能自己照顾自己,不得不病退在家。此时17岁的儿子已经出外打工,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仍然还是要张秀芳一个人来做。那时女儿9岁了,病情变得越来越严重,有时发起火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往地上摔,当她发完火后,母亲蹲下身躯,默默地摸索着地上的碎片,有的时候一不小心,玻璃碎片就会划破张春芳的手指。
张春芳说,其实,照顾女儿再辛苦,她都觉得心甘情愿,但是最让她担心的是,女儿长大后,总是往外跑,本来她年岁越来越大,再加上双目失明,找起女儿来就别说多难了。
2004年的一个秋天,女儿突然又叫又笑着跑出了家门,夫妻俩听到声音后,赶紧拿着拐杖追出了家门。可是,他们追不上20多岁的女儿,听着女儿的声音渐渐远去,两位老人心急如焚,他们拄着拐杖,走一步喊一声,直到黄昏,老两口才拖着疲惫的身影相互搀扶着回到家中。第二天天没亮,一宿没睡的张春芳又瞒着丈夫自己一个人出去。“英子、英子……”老人的声音在夜幕里一遍遍回荡。两天后,社区干部将女儿送到张春芳家中,原来,英子跑出去后,被好心的社区干部发现,他们收留了英子并帮她找到父母。英子一次次跑,张春芳就一次次地找,而每次,都是一场精神上的折磨。
去年,张春芳的老伴也离开了人世,儿子靠打零工生活,她依然还要照顾自己患病的女儿。她牵着女儿的手说:“女儿是我的希望,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照顾她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