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通河县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小舞台唱大戏
2009-10-19 06:52:55 来源:东北网  作者:邵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7日讯(记者 邵奇)近年来,通河县高度重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人员配备、民间力量发动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了实实在在的载体,一个个功能齐备的农民文化大院,一场场乡土气息浓郁的文艺演出,一声声发自农民内心的欢笑,见证着通河人用先进文化抢占农村阵地,构建和谐通河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去年开展文化立县工作以来,该县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文化建设与“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建设带头人的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开辟了科学发展、驻村促农工作新的载体,使农村文化阵地迅速活跃起来,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小舞台唱大戏

  祥顺镇永乐村是该县旅游局包扶的村子,共有村民1420人。该村距祥顺镇和县城都比较远,村民们平时很难看到活生生的文艺演出,更别说亲自参与了。包村干部通过驻村调查发现,村民对文化的需求迫切,参与的积极性高。于是,包村干部主动找到县文化馆,邀请了专业文艺工作人员帮助该村筹建民间艺术团。当该村村民刘永发得知要在该村建点的消息后,拉住前来辅导的兰平老师的手,激动的流着泪说:“你们可来了,早就盼着村儿里能有个文化活动点啊,我们这些文艺活跃分子终于有施展的舞台了!”该村村民自筹资金近2万元,购置了锣鼓、唢呐等常用乐器和音响设备,没多久艺术团便成立了,目前,团里登名造册的人员就有54人。

  祥顺镇东六方村民间剧团也是近年来农民自发建起来的农村文艺团体,每年他们都利用农闲时间编排节目,吸引了本村和邻村的众多农民观看。截至目前,该剧团已经自办演出50余场。今年十一期间,他们还编排了专场文艺节目,在县里的江畔大舞台上演出,得到了全县人民的好评。

  “一秀咱地通河县,南靠松花江,北靠铧子山,黑黑的土地蓝蓝的天哪;二秀咱地通河县,楼房整齐路面宽,文明礼貌人人笑开颜哪……”这是近日在通河县乡镇文艺汇演中三站乡三合村民间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的二人转《秀通河》,节目得到了县领导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多次在县里的大型演出中表演,还得到来通检查指导工作的省、市领导的认可。为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阵地,几年来,该县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三站乡三合村是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村子,村里有许多爱好文艺的村民。凭借这一优势,该县宣传部和三站乡积极组织运作,投资10余万元,平整场地,装修房屋,购买乐器、音响等设备,在三合村建起了一个比较有规模的农民文化大院,组建起40余人的民间艺术团,并派县文化馆专业文艺工作者常年指导、培训。文化大院的成立,极大地活跃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让村里有了真正的文艺人。农民曲海君是该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平时酷爱文艺,却遭到家人的反对。他便背着家人写诗歌、快板,他创作的快板《家乡美》在该县文学刊物《大通河文苑》上发表,他还亲自登上该县会展中心大舞台表演自己创作的快板。家人们对他刮目相看了,让以往偷偷摸摸搞文艺创作的他挺直了腰杆。

  据三合村党支部书记聂启伦介绍说,自从有了文化大院,有了剧团演出,村里的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打麻将的少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喝酒闹事的少了,闲暇时候,村民们都爱到文化大院溜达溜达,或是扭扭大秧歌,玩玩健身器械,或是到书屋看看图书,或是看看剧团演员排练节目。最吸引村民的是农闲时候剧团的演出,让村民不出村就能欣赏到精彩的节目,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有时候,各村的小剧团还互相交流,串场演出,使农村文化阵地更加活跃起来。

  从“送”戏下乡到“种”文艺进农村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迫切要求。多年来,该县为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积极组织县文工团等文艺团体,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受到所到村屯广大村民的欢迎,有的外村农民为了看县里送来的节目,不远几十里赶来,有的提前几个小时等在演出现场。去年9月的一天傍晚,该县在乌鸦泡镇依山村举办送戏下乡演出活动,并通知村民晚饭后看节目。在演员们乘车赶往依山村途中,一辆事故车拦住了去路。由于去依山村的路只有一条,演员们只好等待路边,直到一个多小时后事故车被拖走,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演员们本以为村民们不会等那么长时间看节目,可到了依山村演出现场一看,近千名村民都等在现场,让演员们深受感动。仅去年一年,该县送戏下乡就达到30余场次,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去年以来,该县一改以往单纯依靠“送戏下乡”的形式,在全县各个乡镇、村屯建设文化站和文化大院,积极为农村文化发展培育肥沃的土壤,让优秀文艺在农村“生根发芽”。该县浓河镇文化站是2007年开始建设的、设施和功能比较完备的一个乡镇文化站,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总投资50余万元。站内设有小剧场、文体活动室、资源共享室、图书室、办公室等,灯光、音响、电脑、图书、乒乓球台等设施一应俱全,为该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每逢重大节日及重要纪念日,文化站的小剧场里便会上演精彩的文艺节目。

  目前,该县8个乡镇都相继建起了文化大院,吸引和发现了一大批爱好文艺和文学创作的农村文艺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化大平台的建设,为繁荣农村文化阵地发挥了巨大作用。该县县委宣传部部长聂俊清介绍说:“我们将把广大农村热爱文艺创作的积极分子,通过文化大院等载体培养他们成为农村文艺人才,把文艺“种”到群众中去,让农民成为文艺的享受主体和建设主体。”

  从文艺产品的享受者到生产者,通河县农民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在各界共同培育下,文艺种子正逐渐在该县农村这块希望的田野上发芽、抽叶、开花。面对新形势,该县于今年初适时启动了以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文化阵地建设工程、文化生活繁荣工程、文化精品打造工程、城乡建设文化品位提高工程、文化事业推进工程等“六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通河县文化立县工作,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纳入了重要日程,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站点的建设和农村民间文艺团体的扶持,让文艺的春风吹遍全县82个行政村的每个角落,在农村的沃土上扎根、开花、结果,将“农村文化大舞台”演绎得更加流光溢彩。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