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黑河
搜 索
黑河市1.7万户农宅“旧貌换新颜” 总投资达10亿
2009-10-20 10:10:19 来源:东北网-黑河日报  作者:曹娟 李夏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黑河10月20日讯 金秋时节,黑河市成百上千户农民告别泥草房,搬进宽敞明亮的砖房。去年以来,黑河市1.7万户农宅“旧貌换新颜”,总投资达10亿元。

  改造泥草房形成合力

  成千上万座的泥草房在一到两年内,改头换面,并非易事。它需要政策扶持、资金落实,需要各部门的支持,更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各地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报纸、电视专题板块等方法进行广泛宣传,使农民真正认识到,农民是泥草房改造的受益人。

  各部门通力协作,开展部门帮建、企业联建、部队援建。为确保泥草房改造的顺利进行,黑河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建新房农民可享受政府贴息贷款;外出打工,长期不归的村民,可将房屋作价出售给条件差的泥草房户,村为售房户保留宅基地指标;有关部门积极为农民提供和推荐新型节能建材,使建房成本大大降低,实现经济、节能、安全、环保;免费为农民建节能房屋提供建筑图纸;提倡各种支农资金捆绑使用;建立绿色建房审批通道,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扶单位帮助建设等一系列办法,全力支持和鼓励农民进行泥草房改造。

  去年,黑河市政府投入130万元,对市级改造试点村进行补助,极大地调动了各地泥草房改造的积极性。全市累计投入456万元泥草房改造专项资金。

  为了使专项资金花在刀刃上,市泥草房改造办公室研究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

  农民领取专项补助资金均填写《审批表》,由村、乡、县三级审批,经公示之后,由财政、纪检、监察、建设等部门监督,按照规定程序统一发放给农民,使改造资金专款专用。

  改造泥草房因地制宜

  改造泥草房并非“千篇一律”,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新房建出自己的特色。

  农民住宅小区在北安市海星镇治安村落成,集中建设、成片开发18栋36户农民住宅小区;孙吴县沿江乡胜利屯村的农民住宅楼,成为全县泥草房改造的亮点;采取给房屋穿衣戴帽进行改造,比较经济适用,成为爱辉区爱辉镇腰屯村的一大创新,该村在消灭泥草房的同时,进行全村统一墙体粉刷,安装栅栏,修整边沟;嫩江县双山镇展新村160户村民整体迁移到双山镇政府所在地,子女上学、赶集购物“近水楼台”,8000平方米的高楼取代了昔日的泥草房;在一些农村,有许多闲置的泥草房,它们有碍观瞻;五大连池市龙镇发展村对空闲泥草房进行拆毁,共有20余座泥草房夷为平地。

  金秋时节,北安市赵光镇东丰村130户农民入住新村,该村泥草房改造大手笔,全村重新选址、集中建设新村。计划总投资1.6亿元,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工程17万平方米,工程分三期建设。今年共投资5600万元完成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

  改造泥草房农民受益

  一栋栋宽敞明亮的新房取代了矮小简陋的泥草房,农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爱辉区西峰山乡新立村群山环抱,不但常年缺水,饮用的地下水水质严重不达标,地方病严重。去年,该村整体迁移,另辟新址,迁往乡政府所在地,在各有关部门帮扶下,多项资金捆绑使用,农户集中建设农房28户。

  北安市赵光镇北乐村,近年来以种植北药(平贝)为主,农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建设家园、改造农房意愿明显增强。去年被确定为省级泥草房试点村后,有36户农民进行了泥草房改造。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