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2日讯 记者从20日哈尔滨市政府统计信息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哈尔滨市粮食生产在连续6年高产稳产的基础上,今年又取得好收成。预计今年粮食产量达113.1亿公斤,比上年增加7.7亿公斤,增长7.3%。增产量占全国增产总量10%以上。
年初以来,哈尔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战胜了先旱后涝、水田缺水、农时拖后、低温寡照等不利气候影响,在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所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大幅度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增加高产作物面积等积极措施,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790.5万亩,比上年增加229.1万亩,增长8.9%。从根本上确保了全市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市有关部门用“五个越来越好”概括今年粮食生产情况:
———中央和省、市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强农惠农政策越来越好。党中央把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扩大农村消费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措施,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并继续实行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惠农政策。黑龙江省出台并实施了“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哈尔滨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农村产权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关于秋季深松整地及补贴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
———深松整地作用显著,农民参与热情高涨,土壤基础越来越好。2007年秋季,针对哈尔滨市土壤“薄、硬、瘦”严重退化的实际,市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大规模深松秋整地战役,得到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和积极响应。两年来,全市共投入深松整地补贴资金1.17亿元,深松整地1667万亩,达到培肥地力、含水保墒、增加产量的多重目的,预计深松整地地块粮食平均增产近20%。
———粮食连年丰产,价格稳中有升,农业生产物质基础越来越好。在国家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支撑下,粮食价格一直呈稳定上升趋势,粮食生产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作用明显。初步估算,今年因粮食增产农民就可增收将近20亿元,人均增收372元。由于农业连年丰产丰收,生产投入不断加大,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物质保证。
———大型农机具数量增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越来越好。在国家不断增加农机补贴的政策推动下,哈尔滨市大型农机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全市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7.3万台,大中型配套农具9.7万部,分别比补贴前增长14.3%和20.8%。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今年全市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达到3.9万个,农机装备总体水平和机械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能力增强,为全市粮食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
———土地流转步伐加快,规模化经营不断扩大,农机连片作业的条件越来越好。随着土地、林权、水权制度和农村综合改革的全面推进,哈尔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不断扩大。今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43.9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10.9%,同比增长28.23%;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16.7万户,占总承包户数的13.2%;土地规模经营500亩以上的大户376个、1000亩以上的大户354个、10000亩以上的大户4个。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