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8日讯 绥化市通过提高粮食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极大提高了抗自然风险能力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在遭遇旱、涝、低温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预计超过110亿公斤。
今年,绥化市结合“三百工程”建设,高产粮食作物面积达到800万亩,其中玉米410万亩,水稻200万亩,大豆190万亩。百万亩玉米高产攻关工程主要集中在望奎、青冈、肇东、北林、兰西等县,通过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和通透栽培等主推模式,单产实现800~850公斤。百万亩大豆模式化栽培工程主要以海伦、绥棱、北林为主,通过垄三栽培和小垄密植等主推技术,单产实现200~220公斤。百万亩水稻提档升级工程主要以庆安、北林、绥棱为主,通过两段式超高产、大棚钵体育苗超稀植等主推技术,单产实现800~850公斤。
粮食高产创建离不开科技的强有力支撑。绥化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粮食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全市组织1000多名农业技术干部、50多家农业企业技术人员,深入到乡村农户,进行技术咨询培训,去冬今春共培训农户103万人次。在全市各县区推进模式化栽培,在一积温带重点推广肇东市五里明镇玉米栽培模式,落实推广面积400万亩。据悉,五里明镇3万亩玉米高产攻关田今年亩产达到1吨以上,产量好于去年。在二三积温带重点推广青冈县民政乡玉米育苗移栽模式,落实推广面积66.5万亩。在水稻主产区重点推广庆安县水稻栽培模式,落实推广面积260万亩,今年亩产达540多公斤,久丰10万亩水稻高产项目区亩产可达745公斤。在大豆主产区重点推广海伦市海北大豆栽培模式,落实推广面积280万亩,今年海伦市大豆亩产可达到165公斤,高产攻关地块可近200公斤。全市推广应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5项4800万亩次,新技术推广到位率较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20处,面积11.2万亩。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标准化率达到了89%。
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绥化市全市去秋今春新建水稻大棚2.98万栋,新增水稻育苗面积596万平方米;新建玉米育苗大棚4800栋,育苗面积192万平方米,移栽玉米21.6万亩。以增打机电井为重点,全面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新打抗旱井3623眼,新建小塘坝、蓄水池坑泡170处,新增坐(滤)水种面积400万亩,仅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区新打抗旱机电井1360眼,新增灌溉面积41.6万亩。在搞好根茬粉碎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着力推进有机肥建设,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支持建设有机肥公司,组织农民造农家肥。
创新组织方式,实施规模经营。绥化市依托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村经济带头人组建发展合作社。目前,全市已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279个。肇东市五里明镇在玉米高产创建核心区组建了3个玉米合作社,实现了玉米生产良种化、模式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海伦市海北镇5万亩大豆高产创建项目区,全部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并做到了统一整地、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防统治、统播分管、统一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