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天价“太岁”每斤1.2万元 专家称无科学实验证明疗效
2009-10-29 07:29:0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丛明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9日讯 近日,媒体上一则“出售太岁”的广告,引起众多市民的好奇。由于“太岁”本身就带有各种神秘的传说,再加上一些商家炒作,将其疗效传得神乎其神,价格也飙升到每市斤万元以上。这令众多市民半信半疑:“太岁”真有这么大的神通?日前,记者以购买者身份对“太岁”持有者、买家、医院和科研人员进行采访,试图揭开“太岁”的神秘面纱。

  “太岁”看上去像树墩,摸起来像牛筋

  记者电话联系上了出售“太岁”的于先生,并应约来到香坊某居民小区和其面谈。

  在于先生家的阳台上,记者见到了他要出售的“太岁”。它被放在一个装水的红盆中,上面盖块塑料布遮挡阳光。“太岁”表皮为土黄色,里面为乳白色,整体为圆柱形,高半米左右,直径约40厘米,顶端被切去一块。用手触摸有些凉,手感类似牛筋。于先生说,这个“太岁”重约140公斤,经查阅资料,其重量在目前全国发现的“太岁”中是最重的。

  于介绍,这块“太岁”是去年9月份他在南直路一工地旁的人行道上发现的。当时,“太岁”像个树墩。他找来4个工人才将其弄上车运回单位。后来,他先后到省中医研究院和中国社科院求教,得知自己捡回的是“太岁”。

  提及“太岁”的“疗效”,于先生颇为自信。他告诉记者,虽然目前没有科学定论,但“太岁”绝对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他们全家人一起喝“太岁”泡的水。

  天价也有问津者,购买者心理“治不好也吃不坏”

  于先生给他的“太岁”定了一个惊人的价格:每市斤12000元。他手指水盆内被切下的一块“太岁”说:“这块有10斤左右,是长春一个人预订的。这两天我给他送去。”于称,自广告登出后,目前已卖出7份,重量不等。他提供的保存方法是:将“太岁”切成两半,一半泡水,一半埋在沙土中,每月交换一下,可保证“太岁”不变质。

  根据于先生提供的信息,记者拨通一位买家电话。接电话的女士介绍,她的家人被检查出癌症晚期,有亲朋向她推荐服用“太岁”的偏方。她抱着尝试的心理买了一小块,有二两左右。在服用以后,患者竟然有明显好转。该女士又说,因为同时采用好几种治疗措施,因此是否是“太岁”起了作用,谁也说不准。她说:“这东西没什么怪味道,即使没疗效,也应该没坏处吧。”

  疗效没有定论,科研人员、医疗人员建议不要食用

  太岁是否真的有这样神奇的疗效?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显示:“太岁”,又称肉灵芝,《山海经》和《本草纲目》上均有记载。曾有科研人员检测,发现其是活的生物体,是一种大型罕见菌类复合体。其体内含有蛋白质和核酸,核酸进入人体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从这一点来说,它应该具备药物的功能。

  但科研人员同时认为,目前发现的“太岁”中,很多和《本草纲目》上所说的药用“太岁”并不一样,只不过手感和外貌类似。由于“太岁”多生长在沙土中,表面含有细菌、病菌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目前还没有科学实验证明它们的治疗功效,因此建议不要食用。

  省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近年来频繁有“太岁”出土,其用途目前尚无定论。他们曾做过试验,把一小块“太岁”放在一杯水中,这杯水在很长时间内没变质。

  记者就此采访黑龙江省肿瘤医院。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没有相关的文献和科学实验证明“太岁”能够提高免疫力,也没有医院将“太岁”应用于临床。在没有科学定论以前,建议患者不要轻易服用。

  “太岁”热发自民间,购买者多为心理安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太岁”热发自民间。

  关于“太岁”治病的宣传,购买者大多是听亲朋介绍,而不是从医生那里获得。关于“太岁”的疗效,很多并没有得到证实。

  当然,现在很多人相信偏方,认为“偏方”治大病,甚至包治百病。给患有绝症的亲人购买“太岁”不乏“尽孝”、“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理。但医务人员认为,在没经过科学论证下服用“太岁”,无论是方法,还是用量,稍有出入都可能影响患者病情,有害无益。大量事实证明,治病还得到医院去,相信科学。

责任编辑: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