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就是用这些简单的“设备”和身份不明的“珍珠”制出来的。
东北网10月29日讯 大庆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饮品店,而奶茶就是饮品店中的主角。
几个贴着不同口味字样的瓶瓶罐罐,一台饮水机或暖瓶,一根自来水管,一台封口机,如此几件设备,就挑起了饮品店的“大梁”。
在本市,这样的饮品店有几十家。
奶茶成分“杂”
10月22日,记者走访了东风新村某大型商场。在电梯附近的一个珍珠奶茶摊位内,一台封口机,一根自来水管和一排装满各种“果味粉”的瓶罐。瓶罐上写着葡萄味、苹果味、蜜桃味、巧克力味等字样。
记者选了一杯咖啡味的奶茶,售货员麻利地拿起一只塑料杯,往塑料杯里放入一勺咖啡粉、一勺黑色的“珍珠豆”和一小勺奶精。接着,她将塑料杯拿到自来水管的水龙头下面,接满杯之后,又将杯子移到封口机下,只听“咔”的一声,杯子口封好了。接着,售货员将调好的奶茶拿在手中,上下摇晃了几下之后,递到记者手上。
记者又看了一眼手表,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奶茶里无“茶”
在这家商场内,饮品店有4家。
随后,记者来到此商场四楼的一家饮品店。通过交谈,店主告诉记者,她店里的“奶茶”用的都是“果味粉”,没有果汁和茶,那些东西的成本太高了。而她家所用的“果味粉”在市场上买不到,都是加盟公司给送货。
按照这位店主提供的联系电话,记者拨通了饮品店加盟公司的电话。一名接听电话的女子告诉记者,只要加盟了她的饮品店,所有原料,包括“果味粉”、奶精、奶杯,都必须从本公司购买,产品都是近期生产的,保质期为一至两年。这些原料都很好保存,放在普通库房就行。
为了让记者“心动”,赶快加盟,女子接着说:“一杯奶茶的成本只有0.8元,纯收入1元多。而且,公司还代办食品卫生许可证。”
奶茶里无“奶”
10月24日,记者来到某大学校内的一家饮品店。在选了原味珍珠奶茶之后,记者见到这里制作奶茶的整个流程与前面去的几家店没有太大区别。只是这家奶茶的奶味很浓。
交谈中,店主告诉记者,奶味浓,是因为奶茶中加入了奶精。只要加入一点奶精,味道就很浓。奶精的市场价格她不是很清楚,因为都是加盟的厂家给发货过来。毎袋15公斤,400元钱。“这些奶精都是从牛奶中提取的,都是牛奶的精华,味道当然比牛奶浓了。”店主说。
记者打算详细地了解一些关于奶精的情况,对方却腼腆地笑着称:“详细的我也不清楚。”
据店主介绍,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饮品店的生意最火,每天能卖出三四百杯奶茶。生意最不好的时候就是现在这个季节,天气不冷也不热,喝东西的人也不多。
茶里有“珍珠”
半个小时后,记者来到大学校园内的另一家饮品店。
4名学生模样的女孩也正进入店内,可能是常客,店主和4名女孩打过招呼,没问她们的口味,就直接拿起4只塑料杯,转过身,从身后的冰柜里收起一大勺冰,然后又从装着不同口味“果味粉”的4个罐子内取出4小勺“果味粉”放入塑料杯中,加入奶精和“黑珍珠”之后,将塑料杯子凑到自来水龙头下,冲入凉水……
接过奶茶,4名女孩有说有笑地离开了。
几分钟之后,两名来买奶茶的女孩特意嘱咐店主“多给我放点‘珍珠’。”“‘珍珠’?究竟是什么东西?”带着疑问,记者凑过去想看个究竟。在一个有盖的大玻璃罐子内,记者看到已经有些发黑的水里泡着很多“黑豆豆”。“这就是黑珍珠?”记者问。“是,这就是。”店主边忙边回答。“它是用什么做的?里面的水怎么那么黑?”听到记者的问题,店主抬头看了记者一眼之后,回答:“我也不知道用什么做的,可能是淀粉。泡的时间长了,水就变黑。”
接着,店主从柜台下面拿出一个塑料包,里面就是没煮之前的“黑珍珠”,土黄色,黄豆粒般大小。在包装袋上虽然写着主要成分,但很难看清。
店主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总公司送来的,12元一包。每包“黑珍珠”需要用开水煮40分钟,捞出后,泡在水中就能用了,什么时候用完都行。
实在说不清“黑珍珠”的主要成分,店主就推测道:“不管是什么东西,肯定不能是坏东西,要不然,总公司也不能卖给我们。”
记者在店内停留了23分钟,同样的流程,店主卖出了10杯饮品。
在此期间,店主没有戴过卫生手套和口罩。在制奶茶和收钱的过程中,店主一直悠闲地和客人聊着天。在所有装“果味粉”的罐子上,记者没有看到与“果味粉”身份有关的字样。
奶精不是“奶”
针对奶精与牛奶的关系,记者联系到了我市某大学研究营养学的一位专家,这位专家告诉记者:“奶精决不是奶制品,更不是牛奶的提取物,奶精与牛奶没有任何关系。”
据这位专家介绍,奶精又称植脂末、粉末油脂、脂肪粉,其主要成分是氢化植物油,以精炼氢化植物油和多种食品辅料为原料,提取而成。氢化植物油是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反式脂肪酸,它对心脏的损害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种动物油,长时间食用,会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