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11月5日讯 在很多高校的考研自习室中,总是会碰见这样一种人:他们已经毕业了,却没有离开学校,仍旧每天来学校上自习,在学校食堂吃饭,住在学校宿舍或附近。走在校园里的他们,似乎和在校的学生没有什么区别。但“心境”却全然不一样了,他们就是“校漂族”。据了解,在“校漂族”中,以考研者居多。
原齐大通信学院05级学生欧阳娟,在去年的研究生考试中报考厦门大学差5分落榜。心情压抑的她去过深圳找工作,却不理想。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再考一年。今年暑假刚过,她就回到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房子。她说:“学校有学习的氛围,比在家和社会更适合学习。吃食堂,卫生且实惠;图书馆资源丰富、考研信息齐全……”
刚开始校漂,欧阳娟感觉生活回到了原点,只是那一份情感再也不同了。“不再是学生,走在淳朴的校园里,却有着更沉重的感伤。”考研失败带给她很大的压力,家里的父母希望她尝试例如找工作或考公务员等其他道路。但是,她认为本来就业形势就不好,现在开始找更是难上加难。如果能再拼一年,不管考研成功与否,也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与欧阳娟相比,齐大生命学院05级学生迟嘉慧的情况就好了很多了。因为身体原因,迟嘉慧去年考研也不幸落榜,不过她说这是在她的预料之中的。今年再考一次,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家里也非常支持,加上弟弟今年也考研,一起在外面租房子正好有个照应。她比较满意现在的生活,学习效率也比以前好多了,她对自己有信心。不过也有些忧虑:虽然家里比较支持,但在学校这样“漂”着成本也很大。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月600元的房租,350元的生活费,加上一些资料的费用,光出不进。为了少从家里要钱,嘉惠还在期间找了些家教、周末保姆等兼职。
生活虽然单调、枯燥,但“校漂”里考研者的心里却还是充满希望的。“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行!今日漂泊是为了以后不再漂泊。”这是写在嘉惠考研日记上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