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收藏多年“明代真迹”一鉴定竟是印刷品
2009-11-16 16:50:25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赵猛 刘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6日讯 昨天是本报与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专家帮市民“免费鉴宝”活动的第五天。在鉴宝过程中,藏宝者们带来的老物件不少,但精品不多。有的书画经鉴定后被确认为印刷品。专家提醒,收藏文物切勿盲目,以免被骗上当。

  昨日9时,“免费鉴宝”准时开场,看见专家们入座,排队等候的市民忙着做起了准备,将手中用报纸、塑料袋包裹的“宝贝”一件件展开,一些装在编织袋、旅行包中的大家伙干脆抱在怀中。

  在鉴宝活动中,不少藏宝者都带来了古代名画,但真迹不多,其中不少人是花了几百甚至上千元购买的,鉴定后却是印刷品。从牡丹江市赶来的张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事。记者看到他时,他正从包里往外拿一卷书画,小心翼翼地将裹在画上的一层层报纸剥开。他说,这是前几年他花了几千元买来的。卖家当时说,这是明代大画家的真迹。他自己也觉得像好东西,留着肯定值钱,就一直珍藏在家中,平时都没有随便碰过。经过仔细查看,专家告诉张先生,他的画是现代制的,其实是印刷品,只能作为艺术品欣赏。

  此外,在昨天的鉴宝现场,很多市民带来不同样式的掸瓶和帽筒。专家认为,这些物件在黑龙江省的大量留存和“闯关东”有很大关系。据专家丁元海介绍,掸瓶在民国时期比较多,在关里比较时兴,一些山东人闯关东来到东北,这些物件也随之而来。其实这些老物件就是当年百姓家嫁女时的陪嫁瓶,和帽筒、梳妆台一样,后来,发展成为居家摆设,相当于当年流行的三大件。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