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1月19日讯 为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推进全省经济提速增效、实现跨越发展,我省提出建设“八大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黑河市站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高度,把贯彻落实“八大经济区”战略与科学谋划黑河发展紧密结合,明确定位、积极对接,倾力打造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等“五大黑河行动区”,尽快使资源、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全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
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争排头创一流
依托独特区位优势,我市积极推进东北亚经济贸易区建设和对外开放战略升级,构筑中俄国际经贸旅游大通道,打造国际贸易物流、产业发育、科技合作和环境服务平台,努力把黑河建设成东北亚地区的加工、商贸、旅游、物流、会展中心和带动全省沿边开放的先导区、示范区。
利用国家、省有关优惠政策,我市加快推进了对俄化工、电力、建材等产业合作开发。积极调整和优化贸易结构,扩大了电子产品、木制品、蔬菜等商品出口和原煤、铁矿砂等资源产品进口。培育和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全市具有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已发展到578家,超亿元、超千万美元企业达22家。举办了中国大黑河岛国际经贸洽谈会,现场签约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5项、签约额18.9亿元,对外经贸项目10项、签约额1.5亿美元。
加快推进对俄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和油品储运、境外水泥粉磨站等对俄合作项目,与台湾光宝公司、北京神农公司达成了投资5亿元建设千栋光伏大棚的协议,推进了俄阿州建筑装饰综合市场建设,现已完成建设规模1.8万平方米,扩大了在俄房地产开发规模,今年开发面积达20余万平方米。加快推进黑河、逊克口岸改扩建,启动吉黑高速公路北黑段等9个交通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黑河—布市固冰通道建设,预计明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利用俄电资源优势,累计投资16.5亿元建设五秀山、二公河和爱辉区对俄进出口加工园区,截至10月末,累计引进俄电19.4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9.7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完成17.3亿美元。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打造生态屏障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生态保护和培育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生态主导、科学开发方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产业,集中培育和发展生态主导型接续和替代产业,努力把黑河建成生态功能完善、经济活力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的区域,为全省乃至东北、华北地区建设起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林木精深加工、优势特色养殖产业、清洁能源工业、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启动实施封山育林5万公顷、三北防护林1.7万公顷。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加强村屯绿化、农田林网建设、道路和河渠绿化,实施生态移民,推进生态脆弱区村屯整体搬迁,加快水土保持、国土防护工程、旱田节水灌溉等综合治理,加强重点火险区防控,今年实现连续七个防期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历史性突破。
加强生态功能项目建设,全面实施森林恢复和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重点推进了爱辉林板一体化、五大连池华森木业、嫩江生物质(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和启动了垃圾和污水处理厂,推进了造林绿化工程、生态修复等项目,启动建设了孙吴县二门山水源地建设项目、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和北安市赵光镇东丰新村整体搬迁等工程。通过积极争取,我市作为大小兴安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纳入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国家级规划主体范围。
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叫响特色品牌
闻名遐迩的火山奇观、独特秀美的中俄界河、家喻户晓的瑷珲古城、魅力四射的北国冰雪……黑河以独特的生态、界江、民俗、古城、冰雪、战争遗迹等旅游资源,倾力打造着北国旅游名城,向全国乃至世界叫响着特色旅游品牌。
围绕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规划,我市加快了黄金旅游带、生态旅游等十余个旅游项目的规划,聘请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等国际知名人士为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把脉。开辟了五大连池风景区—孙吴战争遗迹—森林湿地—大农业观光—黑龙江(跨国)“黄金旅游带”及五大连池著名火山游、中俄边境游、瑷珲历史古城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对鄂伦春民俗、冰雪运动等特色旅游项目深度开发,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举办了相约红色通道—旅居国外华侨华人和旅苏俄留学生黑河行、首届国际旅游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黑河中俄边境旅游宣传周等一系列重大节会活动。以恢复异地办照为契机,远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展旅游促销推介,进一步扩大黑河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进一步完善了旅游城市服务功能,围绕黑河、五大连池两个旅游板块,加强了公路、铁路和航道、航线网络建设,推进城市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中俄民族风情园等一大批别具特色的景点,积极培育以旅游、度假、会议、试车为重点的相关产业,打造黑河市区和五大连池镇、爱辉镇等特色旅游城镇,开展环境治理和街道亮化、美化、净化,全面提升旅游名城形象。今年1~10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03.7万人次,同比增长35.7%,其中出境游增长59%,实现旅游收入28.4亿元。
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硕果累累满枝
我市以发展生态、特色、规模型现代农业为主线,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全面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幅度提升农业基础建设和技术装备水平,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全面实施水利化、农机化、耕地质量建设、科技创新、农业社会化体系建设、畜牧业跨越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市场流通、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工程。积极推进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项目,完成了良种繁育体系、农业机械建设、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及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加快建设了嫩江翔河油脂、跻牧饲料和嵩天马铃薯,爱辉区5万头猪,北安宜品乳业和翔龙汉麻纺织,五大连池华滨面业,孙吴大果沙棘、隆凯小麦,逊克北药等农业产业化项目,五大连池市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启动实施了种植业“双增工程”和畜牧业“跨越工程”,落实农业实用增产技术,组建大型农机合作社,发挥场县共建积极作用,建设高产示范区,扩大农作物标准化栽培、绿色有机食品监测面积。目前,全市大型农机合作社已发展到163个,覆盖耕地面积400万亩,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面积分别达到433万亩和618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两牛一鹅”产业带和养殖专业县建设,前三季度畜牧业产值增长10.3%,外向型农业实现较快发展,境外农业开发面积达到80万亩,建设经济林、北药种植、绿色食品加工、森林特色养殖和木材加工等五个林业产业发展基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16.5万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预计增长7%,粮豆薯总产比上年增长8%,前三季度农业增加值增长9.9%。
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抢占一席之地
11月底,年产5000吨多晶硅及14万吨工业硅项目一期的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及4台工业硅冶炼炉将建成投产,预计年可实现产值7亿元;年底前,14万吨聚乙烯醇及配套30万吨电石化工项目一期的20万吨电石及配套工程将建成投产,4万吨醋酸乙烯和2万吨聚乙烯醇工程土建完工并进行设备安装,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黑河市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正加紧编制,全球最大的工业硅生产基地、全国著名的硅基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全省第一家光伏产业园将在黑河建立……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不断传来,黑河市正向新型工业化目标阔步迈进。
近年来,我市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辐射带动原则,以发展多晶硅项目为突破口,高起点发展光伏产业,积极打造硅基高新材料、高新科技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多晶硅、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光伏产品及辅助产品等五大类产业。规划建设专业性光伏产业园,加快有机硅、多晶硅、碳化硼等硅基系列产品研发,积极支持建材、医药、食品、木材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立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基金、建立创业基地,与美国道康宁、韩国KCC、日本东岳及赛维、新安化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广泛对接与深入合作。
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及高新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具有特色优势和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启动了生物质能源和风力发电等项目建设,推进生物制药、生物纸浆项目,建设了生物产业化基地,与北京锦伦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50亿元投资意向,项目涵盖生物农业、生物制药、生物工业。同时,为了在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哈牡绥东对外贸易加工区的建设中搞好配套、做好服务,我市加快了多宝山铜矿、翠宏山铁多金属矿、东安岩金矿、茅宝沟铁钼矿等矿产资源开发进程。如今的黑河,像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勇立时代潮头,随风借力、乘风破浪,一路高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