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1月20日讯 今年,在庆安县平安镇农业开发科技园区内,农民张兆志种植的50亩水稻获得了丰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向笔者介绍:“今年遭受到了罕见的旱灾、涝灾、低温、寡照等自然灾害,但你看我这地没受多大影响,这多亏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新科技啊!”
庆安县农业综合开发始于1992年实施久丰农业开发项目区,历经17年的发展,共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5个。项目总投资2.98亿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100万公斤,农民增加收入9000多万元。
这个县采取水利、农业、科技三大技术措施同步实施的办法,共完成水田改善面积12.7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400亩。在水利措施上,重点完善硬质渠系灌溉网络,提高灌溉系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完成渠道砼衬砌101米,无基涵100座。对项目区的灌溉渠道全部采用混凝土膜塑衬砌,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灌溉系数,缩短了灌溉时间,提高了作物产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每亩水田灌溉用水开发前为650立方米,开发后为450立方米,亩均节水200立方米,节水率达到33%。在农业措施上,购置中型拖拉机48台,建水稻育秧大棚708栋。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双洁米业公司分别组建了绿色水稻、富硒水稻和有机稻鸭米合作社,有紧密型社员425户、松散型社员2万户。运用富硒技术、稻鸭共育技术指导农户进行富硒水稻和有机稻种植,推广富硒水稻5000亩,有机水稻1000亩,实施订单生产。富硒水稻每公斤高出市场价8分钱,亩增收40元,合作社农民年增收20万元;有机水稻每公斤高于市场价4毛钱,鸭子每只纯收入10元,有机稻鸭米合作社农民年可增收50万元。“双洁牌”精洁米成为首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专用米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指定用米。在科技措施上,依托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实施了“院县共建”,项目区实行“两段式”育秧、钵体育秧和机插深施肥技术,推广稻鸭共育技术1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了100%。
通过实施项目建设,项目区水田每亩灌溉用水由600立方米减少到450立方米,年可节水2145万立方米,增加水田灌溉面积4.7万亩,保证了农田灌溉用水需要。按常规年景计算,年节电30%左右。通过实施大型机械作业,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农民逐渐从半机械化劳动状态下解放出来,发展劳务经济,实现跳出土地致富的目的。通过土地平整改造,小池变大池,每亩节约池梗占地16平方米,增加耕地3400亩,增产水稻221万公斤。水稻亩产由原来的500公斤提高到650公斤,年增产水稻2145万公斤。仅增产水稻一项,农民可人均增收1000元。通过实施林业工程,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