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国有大矿“矿难多发”现象警示了什么?
2009-11-25 14:18:22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社黑龙江鹤岗11月24日电 题:国有大矿“矿难多发”现象警示了什么?

  新华社记者朱立毅、徐宜军、梁冬、曹霁阳

  11月21日凌晨,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公司新兴煤矿那一声沉闷的声响过后,漆黑的井口迄今已吞噬104条生命。这起自2006年以来中国遇难人数最多的特大煤矿事故,刚刚被认定为责任事故,再次拷问着中国煤矿安全生产。

  山西屯兰矿难、重庆同华矿难、河南新华矿难、黑龙江新兴矿难——今年以来,中国4起特别重大煤矿事故,其中3起发生在国有大型煤矿。这让人心生疑惑:在小煤矿事故频发的同时,为何装备精良的国有大矿也难幸免?

  一个“数字化管理”示范大矿的安全之痛

  黑龙江龙煤集团是国有重点企业,而事发的新兴煤矿又是一个数字化管理比较先进、电控监测水平较高的煤矿,矿上甚至应用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及虹膜考勤系统。一个看似设备先进、管理有序的国有大矿,何以酿成如此惨痛的矿难?

  “安全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这是一起明显的责任事故!”23日,在鹤岗的一个会议室里,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的话让许多人心头一震。

  在不少人眼中,新兴煤矿是一个“靠得住的好矿”。开采于1917年的新兴煤矿已有将近百年的历史,于2003年改制。新兴煤矿在技术设备上一直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今年还因“安全生产和信息化建设基础良好”,被选定为中韩合作“煤矿防灾三维信息系统”项目示范企业。

  据逃生矿工王新刚反映,新兴煤矿平时很重视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经常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瓦检员范明华说,矿上有探头、便携、理研(气体检测器)三位一体的瓦斯探测装备。当时发现值守的工作面瓦斯突出后,立即切断电源,大家也非常自觉地开始撤退。

  然而,众多的“光环”仍未能阻挡事故的发生。从逃生矿工和救援人员的叙述来看,造成大量矿工遇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井下巷道太长,加之瓦斯爆炸后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矿工选择逃生的路线更为困难。记者在一张新兴煤矿地下煤场平面图上看到,地图上百余条巷道纵横交错,其间距离甚远。

  参与搜救的鹤岗公司一位技术人员说,新兴煤矿作业面分散,巷道多而长,井下采掘工作面多,最深处距离地面3000米到4000米。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副组长、国家煤监局局长赵铁锤根据初步调查的情况指出,这个矿核定生产能力145万吨,井下采掘作业地点却多达30个,采掘布置不合理,从而造成系统复杂,隐患众多;全矿白班、中班和夜班一天下井总人数达到3000多人,没有把安全保障能力放在第一位。此外,矿井在瓦斯管理和应急处置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调查组初步认定,新兴煤矿井下管理和劳动组织混乱,通风系统复杂,抗灾能力弱,井下应急措施不当,种种隐患最终酿成这场悲剧。

  国有大型煤矿事故多发的背后

  黑龙江新兴矿难的发生,意味着今年以来发生的4起特别重大煤矿事故中,国有煤矿企业事故占到了3起,国有大型煤矿事故呈现多发态势。

  龙煤集团董事长高崇坦言,虽然是国有大矿,但暴露的问题教训深刻。事发的新兴矿井“生产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多、人多,环节复杂,而且生产工艺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效率低”。他说,在不安全因素多、不安全环节多、不安全行为多的情况下,安全管理没有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时间回到四年前,历史竟惊人的相似。2005年11月27日,同属龙煤集团的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发生事故,造成171人遇难。当时的调查发现,这家煤矿虽然年产只有50万吨,但矿井下却有3个采区、6个采掘工作面、16个掘进工作面,采掘严重失调。四年过去了,作为龙煤集团下属的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作业人员过多、生产效率低下的现状显然并未根本改变。

  从客观方面看,随着我国对能源特别是煤炭需求的不断增长,国有大型煤矿的开采不断深入,面临的开采条件不断恶化,许多大型煤矿正在向高瓦斯、瓦斯突出矿发展,煤矿安全生产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远平说,随着一些国家能源战略的转型,一些国家放弃对高危煤矿的开采,采煤业可供参考的文献也越来越少,安全生产难度加大。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少数国有企业出现了管理滑坡、安全意识淡化的问题。”骆琳说,一些国有煤矿采掘布局和方式落后,机械化水平低下。国有煤矿必须提高效率,提高保障能力。

  煤炭行业整合不仅是“大进小退”

  今年年初,煤矿大省山西掀起了一场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的风暴,目标直指小煤矿,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淘汰关闭。今年以来国有大型煤矿事故多发的态势能给“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煤炭资源整合浪潮带来什么样的警示?

  “一些小矿在被大集团兼并后,安全生产水平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提升。”国务院新兴煤矿事故调查组专家组成员蔡长利说,一些老矿长期投入不足,硬件装备需要很大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如果简单维持生产就有可能出现安全生产事故。

  蔡长利说,要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能力和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要提高煤矿的管理水平,就不是一抓就见效的。

  作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程远平对煤矿“安全之忧”也有直观感受。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学校采矿安全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供需比例甚至达到1:30,这不仅说明近年来煤矿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欠账太多。

  “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说,淮南矿业曾一度深受瓦斯之苦,血的教训炸怕也炸醒了企业。为此,淮南矿业近五六年投入近60万元,不仅使企业的瓦斯治理技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也换来了企业持续十年无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成果。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部门的监管也成为煤矿安全不可或缺的因素。程远平教授说,中国早已制定了严格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和规定,如果企业都严格执行,监管部门都严格监督,煤矿事故是能够避免的。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