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战乱拆散一家人 寻亲七十载两兄弟白首相聚油城
2009-12-01 11:09:42 来源:大庆晚报网络版  作者:李淑莲 李新玲 王智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1938年6月9日,为遏制日寇侵犯中原,蒋介石秘密下令挖开黄河口,史称“花园口事件”。

  花园口决堤,当时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89万人,共计44县市被淹,受灾面积29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黄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饥民遍野,390万人背井离乡……逃荒路上,付政聚与抱着弟弟,领着妹妹的母亲失散。谁能想到,骨肉离散71年相见!

  亲兄弟相聚宴亲朋

  11月28日,大庆市司法局招待所内热闹非凡,偌大的餐厅里摆着酒席,付氏家族上百位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庆典90岁高龄老人付政聚与同胞弟弟付金来离散71年后团聚。

  宴会东道主——大庆市司法局干部付家敬(付政聚的三儿子)兴奋不已,他说:“人都说北京奥运会百年不遇,今天是我们付氏家族的‘奥运会’,我家聚齐了60多口人,还有这么多朋友。”

  哥哥付政聚紧紧攥着弟弟付金来的左手,久久贴在胸口,满眼的幸福;弟弟付金来右手扳着哥哥付政聚的右肩,使劲亲吻着哥哥的脸颊,深切地叫着:“二哥!俺找了你71年!”

  哥哥潸然泪下,弟弟紧闭双目,泪水静静滑落。

  付政聚的长子俯身劝父亲:“今天你与三叔团聚,应该高兴,咱不哭。”

  孙子过来纠正父亲的说辞:“爷爷这是乐的,让爷爷尽情的乐吧,还有比这事值得乐的嘛!”

  此情此景,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亲朋好友,大家不住地为这对儿历尽沧桑的同胞兄弟的重逢欣慰、惊叹!

  付金来起身脱帽,向在场的亲朋好友深深地鞠一躬,现场爆发热烈的掌声。

  付家敬手拿麦克,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他说:“我父亲与我叔叔离散71年,今天能骨肉团聚,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来自付氏家族三代人永不放弃的寻找,来自国家的改革开放……”


 

  战乱拆散一家人

  付政聚的老家在山东省巨野县田桥乡姚店村。

  他的家庭背景很特殊,父亲是国民党济宁市一名官员;姑父是国民党某师的中将师长。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父亲突发不治之症离世,母亲领着4个孩子回到老家姚店村躲避战乱。

  不成想,花园口决堤,殃及数千平方公里的百姓,唯一的生路就是逃荒。

  当时,4个孩子中,老大老二都已成家,付金来刚三岁,另一个是女孩,叫付凤云,7岁。

  逃荒的大军绵延几十里,开始的时候,三个家庭,十几口人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可是,经历过几次敌机轰炸,家人就此失散。

  母亲抱着金来,拽着凤云,在一个远房亲戚的帮助下,一直往前走,她想大儿和二儿年轻,身体好,腿脚灵便,兴许跑到了前面。

  可她哪里知道,哥俩担心母亲带着弟弟妹妹走不动,反身往逃荒大军的后尾找,就这样,彼此越找越远。

  母亲带着两个孩子一边讨饭一边赶路,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天,最后在一个寺庙里停下。母亲把仅有的一点吃的留给了孩子,自己支撑不住身体昏倒。当地一个姓房的男子,救了他们娘仨。母亲醒来一问才知道,她所在的地方是河南省上蔡县,一估算从老家走出了1000多里地。

  房姓男子没有妻室,母亲选择了改嫁。为了报恩,两个孩子都改了姓,名字没改。

  安顿下来后,母亲见到山东逃荒的人就打听两个儿子的下落,可是没有一点消息。

  她哪里知道,两个儿子为了找他们,却流落到山东境内。

  亲人失散饱受磨难

  姐姐凤云15岁时,被河南洛阳一所难民学校收留,为了照顾她的学习,一家人搬至洛阳,3年之后,她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她先是当文艺兵,后改当军医,跟随部队来到西藏。在转战南北的军旅生涯中,她认识了彭德怀的司机王文武,两人相爱并结婚。

  1966年,凤云和丈夫转业到西安,工作安置在政府部门。当她回家找母亲和弟弟时,眼前的一幕让她目瞪口呆。

  原居住地动迁了,居民分散洛阳各处,找不到母亲和弟弟的下落。

  她请求公安部门帮忙,逐个派出所查户籍,但找了一个多月也没有结果;在几乎没有信心的情况下,她突然想起在报纸上刊登寻亲启事。

  报纸刊登了一周寻亲启事,没有让她惊喜的反馈信息,她不死心,登报寻找老房东,曲线寻找亲人。

  老房东是洛阳的“坐地户”,熟悉她的人一定多。

  果然有效果,老房东找到了,在老房东的口里,她得到了母亲的住址。

  就这样,娘仨团聚了。

  此时,弟弟刚当兵复员,工作在洛阳运输公司。

  看到身边的两个孩子,母亲流泪不止,她说:“我惦记着你大哥和二哥,他们一定还活着。”

  姐弟俩说:“那我们回山东老家去找。”

  母亲看看姐弟俩,摇摇头:“现在讲成分,你们亲生父亲曾经做过国民党的官员,不划成地主也是富农,一旦露出这样的家庭背景,耽误你们的前程啊!”


 

  大儿子活活饿死

  河南洛阳距山东巨野1000多里地,母亲独自去老家寻找逃荒离散的两个儿子。

  老家姚店村一片荒凉,“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笼罩着人们的心头,人们仍然处在饥饿之中。

  村里一个认识母亲的老人讲述了付家兄弟的命运。

  逃荒多年后,哥俩领着媳妇和孩子与其他同乡回到了姚店村。

  在解放战争中,哥俩参加了担架队,老二还担任了担架队队长,参加了著名的解放“羊山”和“章蓬”战役,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作战的地方紧挨着老二家。战火纷飞的岁月,哥俩不得不打消了寻找亲人的想法,兵荒马乱的,去哪里找呀?

  新中国成立后,哥俩寻找亲人的念头开始强烈,一见有从外地回来的人,马上去询问有没有母亲和弟弟妹妹的消息。

  本村打听遍了,哥俩就去邻村打听,后来发展到凡是得知巨野县有逃荒回来的人,哥俩都不顾一切的去,然而,一次次打听,一次次失望,哥俩担心,母亲带着弟弟妹妹,可能没挨过饿,但能躲过战乱吗?他们只有默默为母亲和弟弟妹妹祈祷。

  “三年自然灾害”,老大被活活饿死;老二带着老婆孩子来到黑龙江省。

  白发人送黑发人,母亲心如刀绞,她给大儿子烧了一把黄纸,凄凉地离开了老家。

  一路上,母亲的眼泪流了一次又一次,大儿子不在了,二儿子在东北什么地方啊?

  直到82岁去世时,她还念叨老二付政聚的名字。

  二儿子两次回乡

  二儿子付政聚移民到肇东,后搬迁到绥棱,1960年他的大儿子付家庆参军转业后,参加了石油大会战,1976年全家人来到大庆。

  上世纪70年代初,付政聚在肇东务农,那时农村生活极为贫困,全家省吃俭用给他积攒回老家找亲人的路费。100元钱,整整攒了3年。

  在老家,他经历了“冰火九重天”,大哥死了,他悲恸欲绝;乡亲们说母亲和弟弟妹妹还活着,他又欣喜若狂。

  可母亲回老家一趟,过于悲痛的原因,没有留下通信地址。他确信母亲和弟弟妹妹一定还会回老家来第二次回家是1984年,他失望了,曾经断定母亲和弟弟妹妹能再次回家,给他留地址,没能如愿。

  但他有了一个意外惊喜,他找到了大哥家的儿子。

  付政聚在侄子家住了半个多月,拜访了老邻旧居好几十口,他特意买了一个日记本,在每页纸上写上自己和子女的名字、地址和电话,分发给大家,寄希望于母亲和弟弟妹妹再回家时,转给他们。


 

  71年后白首相聚

  付政聚思念母亲和弟弟妹妹,随着年纪的增大,他经常独自叹息。

  尤其逢年过节,他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总是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1975年付政聚的三儿子付家敬在部队当兵,他多次写信给河南上蔡县公安部门和民政部门,请求帮助查找付政聚的母亲和弟弟妹妹的下落。经过多方努力,查找到了去向洛阳;他又写信给洛阳的相关部门,由于洛阳城市较大、人口众多而且付政聚的弟弟妹妹改了房姓,一直没有结果。

  同样,付金来的子女也始终没忘寻找父亲的二哥,自己的二大爷,只知道移民到黑龙江省,具体地址不详。

  好不容易打听到在肇东,大儿子跑到肇东,好不容易探听到下落,赶上二大爷家搬走了。

  第二次来东北,赶赴新搬家的住处,不巧,又扑个空,二大爷家又搬走了。

  付金来冥冥之中想到,二哥在有生之年能回老家。

  今年春天,付金来的子女回山东巨野县老家,果真发现了二大爷一家人在大庆的消息。

  付金来把这一个喜讯告诉给了姐姐付凤云,姐俩抱头痛哭。

  洛阳的电话打到大庆,一声“二哥”,付政聚老人泪如泉涌:“金来吗……我是二哥呀!”

  西安的电话打过来,妹妹哭着喊:“二哥!”

  付政聚哽咽着说:“凤云……我是二哥啊!”

  本来这次凤云和金来一起与二哥相见,可临来时凤云发生意外,大腿骨折住进了医院。

  在病床上,凤云给二哥和弟弟打来电话,在电话里分享了哥俩相见的喜悦。

  71年寻亲传奇,给记者留下了深深的感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