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日讯 木兰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突出“五个重点”,科学谋划“三农”工作新思路,努力推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遵循试点、示范、拓展的顺序步骤,推进原有试点村建设提档次,积极启动新一批试点村建设,逐步增点扩面,带动全局,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整体上水平。柳河镇按照“规划先行”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启动小城镇规划修编工作,着力打造以楼房一条街、商服网点一条街和开发建设工业园区、有机水稻示范园区、休闲娱乐健身区为核心的“两街、三区”小城镇建设,切实提升城镇品味,改善发展环境。
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科学调整农业结构,把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主攻三大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产业,按照“稳定总产、提高单产、扩大优质、促进转化”的发展思路,稳步实施十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产业,以产销对接为牵引,不断扩大食用菌、中药材、特色蔬菜的种植规模,实现高产、高效;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努力把畜牧业培育成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全面实施优质精品肉牛养殖、加工工程,力求把“木兰肥牛”塑造成龙江肉牛第一品牌。
以挖掘增收潜力为重点,努力实现农民增收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科学组织、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从农业内部挖潜促增收;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积极推广节水、节肥、节膜等实用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让农民在减少支出中获得增收;加快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村工业和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为重点的农村服务业,引领农民向二三产业就业转移促增收。大贵镇利用优越的柳编加工业基础,鼓励农民加入柳编行业,已发展固定员工1100多人、季节工2300多人,农民员工年增收3000~10000元;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切实抓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增加输出渠道,输出农村劳务促增收。
以培育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针对缺少龙头企业带动这一制约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多策并举促发展。立足资源优势,重点围绕肉牛、优质水稻、优质大豆、牧草等农业产业、产品,强化宣传推广、政策吸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市场开拓能力;加大现有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重点扶持发展哈哈木兰米业、汉德牛业、昊伟集团、大众饲料等企业,夯实基础,推动升级,壮大发展;继续推进农业合作示范区工程,通过沪哈合作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思路,把木兰打造成为南北农业合作的先行区、以城带乡建设新农村示范区和互利共赢协作区。
以落实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加大投入这一难得机遇,努力争取农业建设项目,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积极争取,推动白杨木水库配套建设工程和香磨山水库除险加固二期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全力推进香磨山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和香磨山灌区末级渠系建设项目;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尽快实现香磨山灌区中低产田改造、优质肉牛育肥基地建设、绿色水稻高效生产配套技术科研等农业开发项目在国家、省立项。同时,继续抓好牧草基地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区域站建设、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标准化良田建设等农业科技项目建设,切实提高全县农业科技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