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题:大爱无疆——追记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团蒙古族优秀士官邰忠利 ②
作者 任旭 薛清波 杜善国 傅强 周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安定,兵有兵责。自古“家和万事兴,国安享太平”的道理是邰忠利在部队政治教育中领悟最深的。
出生在内蒙古大草原的邰忠利打记事起就感受到了来自民族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小时候,父亲开中巴车搞客运,出过3次车祸,是身边各民族同胞及时伸手接济,才帮他们一次次渡过难关。邰忠利入伍后,同样受到了新兵连干部和骨干的关爱。心中装满了爱的邰忠利把自己遇到的每一件事当做回报社会的最好机会,时刻想着爱的回馈。不论对连队、对身边的群众,还是对亲人和战友,他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用爱心回报社会。他可能想不到,自己身后会感动那么多各族儿女,甚至连界江对岸的异国军人对他都满是崇敬!
称战友为兄弟,全力维护各民族战士团结,他说:
“各族兄弟是一家,团结兴旺靠大家!”
战友们都说邰忠利有福气,打一入伍就受到了干部和班长的青睐,对他厚爱一分,重点培养。
的确,邰忠利入伍不到6个月,就到团教导队参加“预提骨干集训”,当时他是集训队里唯一的一名列兵。5个月后,他便回连担任副班长,开了连队的先河。
水有源,树有根,仅仅是带兵人对他偏心吗?四连满族士官班长赵配强与邰忠利是知己,他说:“这里面既有连队对我们少数民族战士的关爱,还有邰忠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办事能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从新兵时起,他就有大局观,善于维护战友之间的团结,有骨干风范。”
邰忠利入伍所在的新兵连,战友们来自汉、蒙古、回、满、鄂温克和朝鲜等6个民族、5个省和自治区。由于拥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有的战友闲暇时用本民族的语言聊天,邰忠利对此非常不赞成。他以身作则,曾主动参加团里组织的汉语演讲比赛。邰忠利当班长后,为鼓励少数民族战士学普通话,还自己掏钱给新兵战友买字典。
年轻人在一起工作生活,舌头没有不碰腮的。在战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邰忠利超出常人的成熟和包容心就显露无遗了。邰忠利刚入伍不久,来自内蒙古的新兵战士小高和小董就与辽宁籍新兵战士小展、小梁发生了口角。“都少说一句吧!不管从哪儿来,咱们不都是战友吗?为了芝麻大的事儿闹别扭不值得!一会儿班长就回来了!”邰忠利抬出班长这一招果然奏效,新兵们立即停止了争吵。当时,班长高强就在门外,对这个成熟的蒙古族新兵不由得产生了好感。
后来,高强上报连队,建议把邰忠利作为骨干重点培养,“事儿虽小,却能看到一个人的胸怀,在多民族战士构成的集体中,我相信他能带领大家干好工作。”
邰忠利当上骨干后,果然不负众望。连队会餐,他建议做一道家乡传统菜——“团结肉”,并给大家解释,“这是羊心口连接各条肋骨的一块肉,我们吃‘团结肉’,就要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现在,这道菜已经成为团里经常性思想教育必上的一道“菜”,官兵们都记住了邰忠利的一句话:吃一口“团结肉”,留一辈子民族情。
对此,邰忠利在教育体会中写道:“战友之间,只有团结才能出战斗力。”他总是能及时化解战友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在他的班、他的排,在他的身边,各民族战友亲密无间。
邰忠利的微笑感染、征服了身边的所有人,他就像一缕和谐的春风在感化战友们的心。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邰忠利给自己花钱很小心,但对战友却从不小气:他自掏腰包给新兵战友买过作训服、棉裤、保暖内衣等。他从不嫌弃战友,新战士梅银晓曾患疥疮,邰忠利主动带他去看病,花钱给他买药。说起邰忠利帮助自己的事,很多战友都能讲出几件来。他带的新兵下连时都想分到他的班,战士们都爱和他在一起,因为他对待战友的口头禅就是“兄弟”。
视稳定为幸福,全力劝说亲友维护民族团结,他说:
“民族不团结,百姓最遭殃!”
邰忠利生前曾给战友们介绍,他家住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那里有21个民族的人民生活在一起。各族群众兄弟一家亲,来往密切。邰忠利形象地说,在他的家乡,坐在一个饭桌上的10个人里,可能就会有3个以上的民族成分,大家或多或少地都沾亲带故,都是一家人。
邰家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通过男婚女嫁,在邰忠利上一代人中就有蒙古族、汉族、鄂温克族3个民族,他们的下一代身上更流淌着不同民族的血液,大家都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后,正在家休假的邰忠利看到了这一新闻,在饭桌上就气愤地对妈妈说:现在社会稳定,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咋就不知道珍惜?妈妈叮嘱他要听连队的话,好好工作,争取早日入党。他听后主动给指导员打电话汇报思想,“我向党支部保证,无论何时何地,都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坚决支持政府为维护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请组织放心!”
7月20日,邰忠利在和几个同学、亲友团聚时,到一家“民族特色骨头馆”吃饭,又点了“团结肉”。一张饭桌上,竟然有蒙古、汉、鄂温克、达斡尔4个民族的亲友。邰忠利亲手给大家切好肉盛在各自的碗里,然后说:“我们旗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地,民族团结非常重要。来!咱们吃了这块肉,永远团结在一起。看看乌鲁木齐那帮闹事的坏家伙,让百姓遭了多大罪,让国家损失了多少!”
他特地对同学李成有说:“成有,你看咱们现在少数民族政策多好,‘7·5事件’就是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的。你整天开出租车拉活,接触的人多,要多学习多看书,才能多讲讲国家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咱们年轻人一定要做民族团结的典范。”李成有笑着说:“你小子,人小鬼大。吃块肉还有这么多说道!你说的对,我听!”
连长周杰非常感慨地说:“邰忠利是作为优秀骨干引入我们连的,报到第三天我们就让他担任一班的班长,3个月后,就上报团里让他代理一排排长。他有这个素质,而且非常成熟,想的、做的,有时候甚至超越了他的年龄,也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他这一走,真让人痛心!真是我们的损失啊!”
把群众当亲人,全力促进驻地军民团结,他说:
“民族团结无小事,大事须从小事做起!”
在整理邰忠利烈士遗物时,官兵们发现,刚休假归来的邰忠利从家里带回来两瓶蒙古酒和两个书包。他的战友马龙说,“邰忠利说过,书包是给他资助的两个贫困学生的,酒是给渔民管大爷带的。可惜,他不能亲手送去了。”
邰忠利念念不忘的这位管大爷叫管春华,由于经常在江上作业,老人家风湿病很重,腰经常疼。邰忠利探亲归队时还惦记着给老人带回来两瓶本民族的药酒。
管春华老人听说忠利英勇牺牲的消息后满眼含泪,说起邰忠利的好来,就停不住嘴了:小邰在我们这儿驻勤时,总是带着战士帮我收拾屋子,劈木柴,扫院子,自己找活儿干。不只是帮我,他带着战士们,让我们9户渔民家从里到外都变了样。他对咱们边防的政策和规定一清二楚,说话也招人听。一有什么宣传单,他就拿来给大伙儿讲。
管春华感慨地说,小邰用真诚教育了大伙儿。我们自觉遵守规定按时捕鱼。我们这个点,自从小邰来之后,就没出过什么事儿!
作为执勤者的官兵们也是管理者,同被管理者本来是一对矛盾,但是渔民们都记得邰忠利说的一句话:“军民不分家,咱是一家人!”他和战友们带着一颗真心来,不但没和渔民们发生冲突,反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邰忠利失踪的消息传出来不到半个小时,他执勤所在的下站渔点渔民全体出动,连续6天全力展开搜救。
战友们说,邰忠利这么做是出自真心,发自自觉。2007年,他曾在团教导队参加集训几个月,在那些紧张的日子里,他常常利用休息日到驻地的福利院,给生活在那里的鄂伦春族、汉族老人们读报、按摩、理发、擦身体,或者帮忙打扫房间卫生。时间长了,相处得像是一家人。四连连长冯长海说:“邰忠利帮助别人已经形成了习惯。他在家里孝敬奶奶和父母,在福利院就把这些孤寡的人当成亲人。”
有人说邰忠利心底有情,也有人说邰忠利心胸宽广,所以他仁者爱人、心里能容,从来没有对其他民族的排斥之感。有一天,白银纳鄂伦春族自治乡鄂伦春族老人郭宝林到部队看望正在集训的官兵。听说老人家是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数不多的继承人之一,有制作树皮工艺画的绝活儿。邰忠利诚恳地对郭老说:“您能不能教教我,让我们部队官兵也能学习传承?如果我们学会了,不但可以丰富边防文化生活,而且将来大家退役了,还可以把鄂伦春族的独特艺术推向全国各地。”老人听后非常高兴地答应了。邰忠利痴迷上了桦皮画制作,还发动战士们一起学。官兵们制作的作品:“人民军队忠于党”、“北极哨兵”等,成为连队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让大家对少数民族文化更熟悉,对少数民族群众更亲近。
邰忠利只是普通一兵,但他认为自己“穿上军装,就代表了军人”,时刻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为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作贡献,用真挚的情怀和高尚的行为唱响了团结之歌。他虽然普通,却总是在忙,忙一些充满了爱心的平凡小事,而且始终在坚持做。这让他23岁的人生很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