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本报11日起推出“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系列专刊,进行集中宣传,进一步统一发展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凝聚发展力量,提振发展信心,促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2008年12月24日至25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规划构想,即着力建设“八大经济区”。同时提出了实施“十大工程”的具体推进措施。2009年4月23日至24日,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规划的决议》。日前,省委省政府连续召开六次会议,专题听取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情况的汇报。
“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提出以来,得到了全省各个方面的广泛赞同,引起国家和有关部委的关注和支持,形成了普遍的共识,取得了明显成效。“八大经济区”建设和实施“十大工程”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力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黑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作为我省工业发展的火车头,经过四年来的建设,显现出产业集聚效应,经济板块品牌效应,政策洼地效应,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有项目、有工程、有规模、有效益,东部六市的GDP增幅连续两年均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重大项目的建设实施,有效地拉动了东部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思路进一步明确,与东北亚各国贸易稳步发展,外向化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国际经贸大通道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林区保护,着手经济转型,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搞植树造林,积极探索林区改革。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实现了大灾之年夺取粮食丰收,农田水利建设有了较大进展,平原绿化成效显著,农村道路建设迅速,高产稳产田建设态势良好,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着力抓好景区景点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进一步打造了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形象。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合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园区建设进展良好,通过内引外联,吸引优势企业和项目入区,加速推进加工、商贸、旅游、物流、会展等“五个中心”建设。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着力整合科技资源,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结构调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呈现出快速发展、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作为“八大经济区”的具体推进措施,“十大工程”的实施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实践证明,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是我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正确选择,必须坚定不移地抓下去。
省委省政府专题汇报会要求,要认真总结“八大经济区”建设和实施“十大工程”的成功经验,切实解决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坚定信心,明确细化具体的目标和任务,特别是明年要着力抓好的主要工作,使“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更加完善,措施更加具体,政策更加明确,通过全省上下的积极努力,取得更好的成果。
为此,从11日起,本报在“年终特稿:回眸2009”专题中,推出系列专刊,每期四块专版,每版侧重一个主题,从工作亮点、背景分析、纲要解读、落实推进、措施做法等方面,对“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进行“展示、解读、探析”式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