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1日讯 (王宗华 记者 赵海)梨南村位于三江平原南缘,宝石河北岸,是宝清县境内一个美丽富饶的小村庄。该村共有农户361户,耕地面积7200亩,人均耕地5.4亩。与附近的村屯相比,这个村的土地面积不算多。但近几年来这个村光大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拼搏进取,开拓创新,实现了村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008年全村总收入实现14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50元。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说起这个村里这几年的发展历程,村党支部书记姚念和对记者说,党支部就像火车头,首要任务就是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
梨南村有1200人,其中党员32名。姚念和说,党支部就是全村的战斗堡垒,支部书记就是村民致富的领头雁。一个村能不能发展,老百姓能不能富起来,过上好日子,关键在班子,重点在干部。他说2001年自己上任的时候,村子里比较穷,全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地,但当时种地的成本很高,而且也存在着市场风险,赶上年景不好粮食卖不上价,农民一年的劳动就要化为泡影。村里群众刚刚达到温饱水平,村集体经济不但没有积蓄,而且欠了100万元的外债。怎么才能找到致富的出路?怎样才能确保农民的劳动转变为财富?村党支部组织班子和党员学习党的基本政策、市场经济常识和农业科技知识。并要求每位党员结合自己遇到的实际情况写一篇心得体会文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许多人开始认识到过去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要想致富,就必须了解市场信息,必须用于走出山区了解外面的世界。
经过调查和充分论证,梨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决定带领全村人发展特色经济,走市场化道路。提出了“一体两翼”(以发展绿色特色经济为主体,以发展畜牧经济和劳务经济为两翼)的发展思路,全力构建“三区一场”(即白瓜覆膜小区、苗木小区、养殖小区和农机停靠场)的新格局。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2007年全村实现人均纯收入6350元,村集体积累达到50万元。原来的上访村变成无访村,由后进村一跃成为全县闻名的先进村。
说起这几年的发展,姚念和认为首先要归功于党的富民政策,但是仅有政策还不够,村里领导还要充分领会、吃透上级政策精神,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农民运用好、享受到位。他说同样是种植业,过去农民种“大田”作物如大豆、小麦,遇到市场行情不好,一年下来有的农户不但没有盈余反倒赔钱,是政策不好吗?是农民对市场的信息掌握不够。现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把农民组织起来,多方面了解市场信息,经过多方考察,梨南村这几年统一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白瓜子,总种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站全村耕地的70%以上,户均收入达到七八万元,全村增加收入400多万元。收入大大提高。村里另一项种植项目就是苗木,包括樟子松、落叶松、云杉、红松等品种,销售范围遍布全国10个省市。獭兔养殖由最初的500只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只,每年为村里解决16名劳动力就业问题,为村里增收10多万元。党支部统一组织农民了解市场,改变种植结构和增加养殖项目,不仅让农民增收,同时也提高了农民抗风险的能力。村民李全海老人和孩子去年种了2亩地的苗木,7亩地的白瓜,全家收入近10万元。几年来村里农民很少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农民富裕了,村集体也有了一定积累,村里开始着手发展全村的公共事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解决民生问题。村两委班子经过不懈努力,争取专项资金7.6万元,免费为农民安装了自来水。建成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一个350多平方米的综合活动室和灯光球场。修建水泥样板路2条,新建沼气池20个,每户都修建了标准化厕所。村容村貌有了根本变化。
姚念和对记者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始终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学习党的富民政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带领农民致富让群众体会党的创新理路的正确性和重要性。组织党员和村民深入学习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研究破解本村科学发展路径。为了让农民增强致富的信心和掌握致富技能,村里定期组织农民走出去到外面了解市场动态,村支部一班人带头跑哈尔滨、上大连、进北京联系白瓜深加工企业,实施订单种植、合同销售;同时还组织村里有知识的年轻人开展网上订货、销售,解决农产品的销售。另外村里还邀请农技部门的专家、林业专家针对农民种植白瓜、苗木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技术指导。
姚念和对记者表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村里还要进一步对三大基地进行建设,力争在三年内增加苗木种植面积100亩,白瓜种植面积再增加500亩,发挥本村的地缘优势,拓展旅游项目,投资100万元建设占地2.5万平方米的农家乐旅游公园。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兔肉加工厂。力争在2011使全村经济总量达到60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8900元。把梨南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