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常市新庄村2007年通车的通村公路。 |
黑龙江新闻网讯 每天凌晨4点,宾县宾州镇二龙山村丁家屯的赵涛会将自家的运菜车开到蔬菜大棚旁,将菜装好,不到5点就可以运到镇里的早市开卖了。“这么悠闲自得的卖菜,过去哪敢想啊。”自从2008年村里修上了通村路,赵涛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回忆起修路前,赵涛感慨万千。“那时候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车辙有1尺多深,往外运东西只能靠牛拉。因为路不好,村里的孩子上学,天不亮就得出发,水靴更是家家的必备品。”为了卖菜,每天不到3点就得起床,菜要靠人往外背,由于路不好,到早市的时间晚,总要比别人的菜每斤少卖两、三毛钱。
这两年,二龙山村修了15公里的通村路,村子也跟着变了样。赵涛家扣了两栋大棚,种起了反季节蔬菜,收入跟着翻了一番。
因为路好了,他家的房价涨了30%。“现在不用买水靴了,下雨天,我们都能干干净净的走进城里。”
二龙山村团支书张涛告诉记者,现在村里通上了班车,1小时1趟,出行特别方便。今年村里还建了75栋大棚、4栋温室,全都种上了反季节蔬菜,每亩纯收入1万元,和从前种玉米相比,收入增长了20倍。以前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都回来了,村里每人每年能增收3000元。光是他们村的新发屯就有7辆私家车,10多辆运输车,连驾校都建到他们村了。
村路修好了,出行方便了,村子更漂亮了,招商引资更顺利了,农民的腰包也更鼓了。
在五常市五常镇万宝山村记者看到,雪后的村道已经被村民自发的清扫干净。白色的水泥路面、高高的路灯、不时驶过的汽车让村子变得更像城市。已经当了11年村支部书记的周广宝,感受了从过去的招商难、卖粮难到现在坐在家里等人买的变化过程。
2009年,万宝山村修好了15公里的通村、通屯公路,白色的水泥路面让全村都沸腾了。随着修路,客商们纷至沓来,现在已经有两家超千万的企业在万宝山村落户。村里建了5公顷的蔬菜基地,养奶牛、种香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以前两、三万元的房子,现在能卖到七、八万元了,水稻去年每斤1.5元,今年每斤近2元钱了,这价格比大米还高呢。”周广宝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二龙山村、万宝山村只是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按照“公路建设三年决战”的目标要求,今年我省农村公路计划完成18492公里,总投资71.62亿元。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加快,农村公路对城乡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农村公路进一步改善了农村招商引资条件,密切了城乡经济的交流,促进了农副产品运输业、加工业、养殖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农村相关产业经济效益的明显增长。玉米、瓜果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不但有不同程度提升,而且因为运输条件的改善,外销量大幅上涨,实现了价升量涨。长期困扰农民的出行难、乘车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也得到缓解。全省农村客运量和货运量明显增加,行政村通车率达99%。同时,增加了农民就业,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坚持最大限度地使用农民工,受益乡镇农民平均就业率提高了8.9%。农村公路建设促进了建筑材料市场消费,近年来,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平均每年使用水泥达950万吨,砂石5975万立方米,活跃了农村建材市场,推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