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位嘉宾做客东北网,讲述“星光”背后的故事。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
东北网1月2日讯 题:[访谈]希望工程星光行动 讲述“星光”背后的故事
记者 印蕾 亓雪梅 李红阳
让城市流动花朵重拾自信,勇敢面对未来;让80后、90后大学生担当社会责任,学会感恩和珍惜。2009年12月底,由团省委、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爱心汇聚星光闪亮—新公民计划•希望工程星光行动”2009年度分享表彰盛会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
三年来参与星光行动的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农民工子女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代表自主策划并表演了爱心分享盛会的全部节目,优秀团队和个人受到了表彰。
表彰会结束后,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刘静、星光行动志愿者代表周陈鹏、朱峰艳来到东北网演播室,和网友分享了“星光”的幕后故事。
星光行动缘于反哺“新公民计划•希望工程星光行动”是由省青基会组织希望工程受助大学生开展回馈社会的公益活动,它以自助为本、受助为励、助人为乐为行动理念,以希望工程受助大学生为倡导主体,以改善农民工子女学习和成长环境为宗旨,通过为农民工子女免费辅导功课等为形式对其进行帮助,以改善农民工子女学习和成长环境,增强受助大学生的使命感。该活动自2007年3月实施以来,目前全省已先后有17支大学生团队、2272人次参与其中,7522人次的中小学农民工子女直接受益,活动同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同。
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刘静说,至2006年底时,省青基会已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资助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2000余人。一些受助大学生在接受社会的帮助后,怀揣着感恩之心,向省青基会发出了强烈的反哺社会的心声。而据教育部门的统计,目前,在哈尔滨城区内义务教育阶段,有近1.5万名随父母进城读书的流动儿童。2007年初,省青基会通过调查了解到,许多孩子来到省城都两三年了,连中央大街都没去过。多数孩子的父母打工很忙很累,基本无暇照顾孩子。这些“城市流动的花朵”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基于此,省青基会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遵循“授人以渔,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在大学生和农民工子女之间搭建一座互助的平台,希望受助大学生作为希望工程的希望之星,尽自己所能发挥光热,以实际行动反哺社会,提升综合能力,成长为有责任、有能力的人。
2007年3月28日,星光行动正式启动,黑龙江大学希望工程爱心社最先与哈尔滨市南岗小学结成对子。随后,在省青基会和“爱心社”的倡议下,至2007年11月,先后有7支大学生团队纷纷加入星光行动,与农民工子女开展活动。他们让农民工子女走进大学校园,接受励志教育;帮助建立个性化档案,跟踪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爱心捐赠款物,寒冬送温暖;手工小制作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开展,为农民工子女带去了欢乐,提升了他们的自信。
感恩行动汇聚爱心
东北林业大学启明星爱心社社长周陈鹏是参与“星光行动”时间最长的志愿者,也是把团队带的最好的“领头雁”。
周陈鹏说,他与农民工子女结缘始于2007年暑期的社会实践,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现状,他们的自卑、胆怯,他们对城市融入的渴望,使他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后来,他的团队参与了星光行动的项目征集大赛,并获得了资金支持。
现如今,他的团队自办的辅导学校里有45个孩子,分别设有舞蹈、摄影、手工、乐器以及外语等科目的辅导班,利用大学教室、发挥团队里每位团员的特长为小同学们授课,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我们不想只是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想影响他们,熏陶他们,让他们成长为一个有自信、有理想的人”。谈起“办学”理念周陈鹏如是说。
周陈鹏说,在参与星光行动的过程中,他们不但帮助了孩子们,也收获了孩子们带给他们的感动,这种感动促使了志愿者的成长,提高了素质,担当了责任,服务了社会。
![]() |
星光志愿者代表周陈鹏。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
随着星光行动的推进,2009年5月,省青基会特别聘请了省内知名社会工作系的高校教师成立“星光行动项目专家委员会”,对项目方案进行初审和复审,规范志愿者的招募和选拔,对项目实施团队进行督导和培训,强化专业知识在服务活动中的应用。同时,与高校合作,促使16支社工专业的学生团队加入到星光行动中来,使项目在对农民工子女基本生活技能、兴趣小组、合作意识、家庭、环保等方面的服务更具有专业性的同时,还兼具了对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上的预防和矫正功能,增强了对受益对象的服务成效。
黑龙江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朱峰艳就是以“专业”身份加入星光行动的。他们开展活动时便运用上了心理疏导等专业方法。朱峰艳说,“其实每个人都有潜能,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通过运用一些方式帮助他们挖掘出他自己的潜能。比如我们有一个以‘优势视角’为理论支撑的项目,就是让这些小朋友通过参与活动,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优势,让他们觉得做这件事很快乐,原来我也可以做得很好!”
![]() |
星光志愿者代表朱峰艳。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
未来叫响“星光”品牌
谈及“星光行动”的长远发展,刘静告诉大家,首先是在将活动在既有规模上进行有质有量的提升。现在的受益小学生数量还是有限的,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高校大学生参与进来,也就是星光志愿者不只限于希望工程受助大学生,更多人的加入,才能帮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受益。第二点就是在管理模式上,也要力争更加规范、有效。特别是省青基会正在考虑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加强和高校的合作,使“星光行动”能成为高校大学生学习实践的平台。同时,星光行动的成效能够更加专业化,如社工专业学生的加入,就能使活动更有针对性。最后就是希望小小“星光”的带动,能够推动志愿者精神常态化。通过这样一中爱心传递的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 |
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刘静。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
“‘星光’不是即兴表演,而是有准备、有发展的公益行动品牌。”刘静认真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