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4日讯 开着自己的车进城,这才叫潇洒呢!”2010年第一天,民乐乡闫家村村民闫长江开着新买的“中意”拉着老婆、孩子到五常街里购置年货,再不必掐算时间、大包小裹地挤着客车往来城里和乡村了。记者从五常市交警大队车管所了解到,由于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汽车下乡”政策的影响,自2008年10月份到2009年末,五常办理注册登记的农民的汽车已超过6000台,稳坐哈市周边区、县农民购车量的头把交椅。如今,农民“有车族”驾车到田间进行生产活动已成为五常随处可见的风景线。
“汽车下乡”有推力:小店销车600台
位于五常市建设大街的“哈飞汽车广来五常店”地处偏僻,周边独有这一家汽车销售点,可受“汽车下乡”政策的影响,2009年小店业绩颇丰,全年销售汽车600台,销量是去年的一倍。
“好几年前买过台摩托车,下雨天、冷天都遭罪。有了汽车就好了,既暖和又安全,装货拉人都方便。这国家政策买车还给补贴,里外里一算等于赚钱,俺们村七成都买车了。这眼看到年末了,我怕政策没了,所以也打算买一台。”仔细询问了汽车的耗油量、发动机后,山河镇保安村村民吴国发摩挲着自己中意的一台哈飞“民意”,不住地微笑。业务员刘俊清对照贴在墙上的补贴流程图,用计算器给吴国发算了笔账。得知购买这台标价3万多元的车,按政策能返回4000多元钱的补贴,吴国发很快就拍板定下了这台“民意”。
忙碌过后的小刘介绍说,广来五常店是2007年9月份正式开始营业的,2008年销售汽车300台,2009年的销售量是2008年的一倍。小刘说,来购车的农民大部分来自五常南部的水稻种植区,沙河子、冲河、山河等镇的农民更占到其中的五成以上。“来买车的农民基本都已经打听好了各种车型的差别,基本都是带着车款来的———一个屯子的大都买一样的车。”
据了解,国家推出的汽车下乡政策规定,自2009年3月1日起至12月31日,对农民购买1.3升以下排量微型客车给予10%的财政补贴。随后,我省推出汽车下乡新政,对去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购买哈飞汽车生产的微型客车、微型载货车、黑豹牌轻型载货车,以及一汽哈轻型车厂生产的轻型载货车等下乡产品的农民消费者,在国家给予10%补贴的基础上,再增加补贴5%。
水稻卖出大米价:小城购车6000台
新年前一天,五常交警大队车管所挤满了准备办理汽车注册登记手续的农民,“今年全年都这样,每天都要办理50个左右,早就习惯加班了。”据孙艺莹所长介绍,五常农民购车的“火爆”从去年就开始了,仅2008年的后三个月就办理了近千个,今年更办理了超过5000个汽车注册登记手续,以微客、微载车型为主,轿车和吉普车约200台左右。孙所长说,买车的农民大都驾照在手,政策补贴也了然于心。他们普遍会选择性价比高的车型,许多人都是看同村开得不错跟风购买。
“补贴范围的扩大、标准的提高和补贴资金的及时下拨与兑付,激发了农民们购买地产汽车的积极性,但产生五常购车热的最主要原因是农民收入的明显增加。”闫长江所在的民乐乡是五常水稻主产区之一,“乡里帮俺们和大企业签的协议,价格完全不用担心。”虽然年初的旱情让他家的水稻亩产量维持在千斤左右,但较高的价格仍让闫长江的四垧地稳赚了10多万元。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新稻上市后,五常市稻花香水稻价格就一路走高,从11月初的3.8元/公斤,上升到12月初的4元左右,基本等同甚至略高于周边地区大米销售价格。据初步统计,今年五常市水稻种植可实现收入46.6亿元,比去年增收14.1亿元,农民户均增收5246.5元,人均增收2200.8元。农民收入的大幅增加极大地提升了五常市农民的购买力,粮款在手的五常农民成群结队地走进商场、酒店等高档消费场所,更有农民添置了汽车和市区的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