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从2007年的42.6%,到2009年三季度的49.5%,哈尔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省比重提高了6.9个百分点。从2007年的49.6%,到2009年前三季度的50.7%,哈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远高于全省2009年达43.9%的预期。哈市非公经济缘何突飞猛进?近年来,哈市大力实施四项重点工程,全力推动非公经济发展,促使非公经济成为哈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总量扩张工程。重点扶持已引进的立市大项目,协调落实新建项目使用土地、建设等手续,确保新建项目顺利建设运营、如期达产达效。加快扶持壮大骨干企业集群,选择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吸纳劳动力能力突出的企业,建立100户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台账和统计跟踪体系,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实施小企业重点培育计划,拨付百余万元资金扶持5个工业园区和5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
载体培育工程。对中小企业园区,尤其是县(市)级的园区进行提升和整合,对初具产业集群雏形的园区积极筛选上报,争取列入国家产业集群循环经济试点,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形成以规模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合作的产业体系。重点扶持高新技术、煤化工、亚麻和食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产业集群经济规模。
市场化、开放型带动工程。注重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作用,将担保最高限额由5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2009年前三季度,哈市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办理贷款担保业务2000多笔,贷款担保额近30亿元。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瞄准国际上同行业最高端技术的发展变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力争骨干企业的关键技术和装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环境保障工程。为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哈市决定从2008年至2010年,每年拿出2500万元,设立工业企业贷款担保备付资金,为非公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哈市还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由10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对列入国家重点计划的项目一次性给予50~200万元的资金支持,并大幅减免企业收费41项,减轻企业负担5000多万元。
据统计,2007年哈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209.7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49.6%,上缴税金127.3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1.3%。2009年前三季度,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123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50.7%,比2007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实际完成税收收入153.8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58.7%,拉动全市经济增长6.5个百分点,成为哈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从全省情况看,2007年,全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841.8亿元,哈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的42.6%。2009年三季度,全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270.2亿元,哈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的49.5%,比2007年提高了6.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