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市民政局开托老所无法可依 民宅内托老所均不符规定
2010-01-11 11:11:53 来源:大庆晚报  作者:于存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1日讯 “没有想到,托老所的隐患太多了,难道没有相关部门能管管吗?”自1月8日刊发《这样的敬老院托老难托心》一文后,记者接到多位大庆市民的来电。

  随后,记者再次走进托老所,暗访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走访对全市敬老院、托老所具有直接审批、管理职责的市民政局,其调查结果令人大失所望。

  再次暗访双心托老所问题挺多

  1月9日,伴随着“三九”的到来,似乎又袭来一股冷气。

  带着对老人们的牵挂,记者在寒冷中寻找着敬老院、托老所,想亲眼看看他们生活的环境。

  当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东风新村的双心托老所,进行了暗访。在一位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托老所的环境。记者看到,该托老所共有3层楼。2楼约有20个房间,每间住着两三位老人,除老人的寝室、公共洗手间、洗澡间,还有老年活动室。3楼除了有寝室、公共洗手间、洗澡间,还有一间厨房。

  记者参观了几个房间,感觉室内看起来比较整洁,卫生和室内温度也不错。记者以去洗手间为名,悄悄走进位于2楼的洗澡间,没有想到,里面却是“别有洞天”。穿过洗澡间,记者来到一个堆满杂物的屋子,看似是一间储物间。房间内,一侧墙的前面摆放着一个木头架子,上面放着很多白菜和装着香肠和青椒的箱子。

  最让人担心的是,该储物间内不但地面沾满污垢,肮脏不堪,室内还堆放着六七个气罐。记者环顾房间一周,却没有看到任何消防器材。

  在3楼记者发现,卫生间有个蹲位被封,门的下面露出白色袋子的一角。记者仔细一看,原来是一袋白面。为了看个究竟,记者打开被封的小门,里面堆放着多袋大米和白面。

  市民政局开托老所“无法可依”

  通过多日调查、暗访,记者发现,从单间设置、开设场所到消防设施等方面看,我市敬老院、托老所的现状似乎很难统一,难道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对他们进行规范吗?为了解开这个谜,记者来到对全市敬老院、托老所具有直接审批、管理职责的市民政局。

  在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在我市开设敬老院、托老所,以及对他们的管理工作,都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是什么原因造成“无法可依”?难道已开的敬老院、托老所都不符合规定?

  面对记者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说,市民政局曾提出相关方面的规范、标准,但是没有通过上级部门的审批。也就是说,正式的标准不能实施,因此,市民政局对敬老院、托老所的管理只能“无法可依”。

  那么,我市到底有没有合格的敬老院、托老所?市民应该如何判定、评价他们的资质?对此,社会事务科的工作人员说,审查合格的敬老院、托老所,民政局会颁发给他们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百姓可以依此选择敬老院、托老所。

  我市有哪家敬老院、托老所拥有这个证书,该工作人员回答得十分含糊。

  那么,市民政局依照什么对全市的敬老院、托老所进行监督和检查呢?该工作人员的回答仍然是含糊不清,只是大概说出,他们是从卫生、消防等多个方面进行监管的,至于标准,很难说清。

  乔装暗访民宅不能开设托老所

  如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的工作人员所说,我市对开设敬老院、托老所的资质等还没有相应的规范,那么,一家敬老院、托老所的成立,究竟需要哪些程序呢?记者以市民的身份,再此走进市民政局。

  通过事先询问,记者了解到,开敬老院、托老所首先要到市政府行政服务大厅领取登记表格。

  在市政府,记者领取了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申请表》在内的近10份表格。

  在这些表格中,多数是对申请人个人情况的审查表,几份是对开办场所等硬件条件的审查。

  表格中指出,养老机构一个床位不得小于5平方米,还应提供消防安全合格证明。同时,申请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需要提供验资报告,最低注册资金为10万元。但开设场地的面积、位置,内部设施等条件,表格中没有明确写明。

  为了解相关的资质,记者再次来到市民政局。在民间组织管理科,当记者提出要在民宅开设敬老院、托老所时,工作人员表示,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一旦发现敬老院、托老所开设在民宅,他们将依法予以取缔。

  当记者询问还有什么具体要求时,对方称,他们可以先去看看场所,然后再决定是否审批。通过在社会事务科、民间组织管理科的询问,记者也没有得到开设敬老院、托老所的具体规定。

  市民呼吁托老机构应依法开设

  敬老院、托老所室内环境脏、乱、差,不同程度存在消防及饮食卫生等安全隐患……面对这样的敬老院、托老所,很多市民提出了疑问。

  如果依法取缔了“黑”敬老院、托老所,那么,已经具备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的场所,是否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鉴于我市没有相关方面的规范,市民呼吁,相关主管部门应该针对我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监督和管理的规范,这样才能保证敬老院既能托老又能托心。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