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入冬以来13场雪环卫工坚守一线 棉手套一月一副
2010-01-14 15:49:4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高虹 肖劲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4日讯 去年入冬至今,哈尔滨市已经下了13场雪。根据哈尔滨市政府相关部门规定,无论是大雪、中雪,还是小雪,必须一天内清完。据统计,今年入冬以来仅道外区城管局就动用了7.2万余人次清理冰雪,清雪运动一结束这些刚刚奋战在清雪一线的工人们还要继续投入到日常的保洁工作中。数九寒天里,保洁工人们为了哈市环境在街头忙碌。冻伤、关节炎几乎成了保洁工人队伍中的“通病”,但是为了保证道路的整洁,他们依旧冒着严寒坚守岗位。

  手套每月报废一副

  加厚的棉鞋,加厚的手套,脖套帽子全副武装,即便这样,数九寒天里,正在道外区太平桥头清扫的几名保洁工人还是冻得直跺脚。工作了一上午,厚厚的脖套和帽子上蒙上了一层“白霜”。

  “这副手套又要报废了。”13日上午,道外区城管保洁二中队的崔萍摆弄着自己的手套苦笑道,这是今冬以来报废的第二副手套。今年51岁的崔萍在保洁战线上工作了29个年头,两个女儿现在都上大学了,她就盼着孩子能找个好工作,等她退休了好安心在家“养老”。但在退休前,无论天气如何,她和伙伴们都会坚守在清洁第一线。

  崔萍手里的这副手套原本是深粉色的,但此时已难辨其本色。手套手掌部分磨得发黑,大拇指和小拇指等多处缝着的绿线格外显眼。“这副是我自己买的,实在舍不得扔,缝缝还能用几天。”崔萍说,保洁工人都很“巧手”。“我们自己缝制手套,这样还能多加些棉花在里面。”据了解,每位保洁工人一个冬天就要耗费三四副棉手套,工作量大时,几乎每月就要报废一副。

  零下30℃那几天,保洁工人们冻得手脚都麻木了。“休息时,有人在火炉取暖时不小心手燎了个大泡,要不是别人提醒,自己还不知道呢。”崔萍笑着说,天寒地冻的,大家也必须全天在街上“巡查”,发现垃圾立即清理。要是下雪,她们就得“以雪为令”,冲在清雪第一线。

  口罩得勤换着点

  “你们兜里怎么这么多口罩?”看着保洁工人兜里拿出的一沓口罩,记者不解地问。“我们一天至少在外面工作8个小时,这么冷的天,口罩一会儿就被哈气弄湿了。不勤换着点,寒风一吹很容易将脸部冻伤。”跟在崔萍身边的一位被称作“小母”的保洁工人说,有时晚上清冰雪一次就得换下四五个口罩。“有时换下来的口罩都能拧出水来。”

  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很多有经验的老环卫为了防止脸部冻伤,每人身上都会揣上一沓口罩。但即使勤换口罩,戴着厚厚手套,在寒冷的工作环境中,几乎所有的保洁工人身上都有冻伤,尤其是脸部和鼻子,冻伤严重的一到冬天皮肤就裂开个口子。

  此时记者注意到“小母”和伙伴们的手上都有几道开裂的伤口。“再怎么保护也抵不住这么冷的天气啊。”

  汗水浸透羽绒服

  “别以为这是我羽绒服上的印花,这是出汗留下的汗渍。”崔萍说,前段时间大雪一下,保洁人员就要加班加点清扫路面冰雪。“冬季正常应该是5点上班,下午6点半下班。但一下雪,我们就没时间回家了。”崔萍告诉记者,记得今冬一次晚上9点多开始下雪,她们20多个保洁工人一直忙活到第二天清晨6点半。“浑身上下的汗都出透了,汗一直透到羽绒服和裤子外面。一停下来,汗就冻结在了衣服面儿上。”那一次,大家累得全身几乎都瘫软了。但是清雪运动一结束,崔萍和伙伴们还要继续“巡查”。“家近的先回家换衣服、休整一下就立刻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我们得让家稍远些的先回家休息,然后回来好接班。”崔萍说,路面对交通运营来说是最重要的,再累再苦也要保证路面整洁。

  长时间的强体力劳动,加上寒冷的工作环境,几乎每名保洁工人都或多或少地得了腱鞘炎和关节炎。“铲雪、扫雪,时间长了我们现在手腕都不敢用劲儿。”道外区保洁二队太平桥段的“小母”说着摘下了手套,粗糙的双手上有几道开裂的伤口。

  最难是如厕问题

  对保洁工人来说,后半夜的清雪工作最痛苦的还是上厕所问题。“商店虽多但都关门了,公厕也不开,我们有时候憋得实在受不了只能几个人结伴就近方便。”和崔萍有着同样体会的还有南岗区保洁二队的“老陈”。“这也没办法啊,本来公厕就少,商店再一关门。我们只能就地解决。”老陈今年已经57岁了,她在保洁岗位上工作了近9年,老伴儿去世后,她就和儿子一起生活。“孩子工资不高,我也想再干几年给他攒点钱。”老陈说,她们辖区要负责海城桥、红军街等地的清雪工作,有时大型机器用不了,就得靠人工清雪。“苦点累点都不怕,就怕晚上清雪找不到上厕所的地方。”

  采访结束时已是14时,呆在户外2个多小时的情况下,记者感觉棉服已经被寒风吹透了。而这些保洁工人还要伫立在寒风中,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