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爷爷奶奶育儿课堂充电忙
2010-01-17 08:10:54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周雪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7日讯 题:爷爷奶奶育儿课堂充电忙

  如今,育儿培训班里来了银发老人,他们是为了照顾孙儿来这里充电的——

  最近,在哈市一些育儿培训班的课堂上出现了一批银发学生,他们有的戴着老花镜认真记笔记,有的戴着助听器听老师讲课,还不时向老师提出一些育儿问题。

  准姥姥亲自上阵当“月嫂”

  哈市的准妈妈李女士已经怀孕五个月,最近全家人正为是否给未出生的宝宝请个月嫂争论不休。李女士的态度明确,花点儿钱请个月嫂,家人省心,带宝宝也更科学,何乐而不为呢?而准姥姥张女士认为,像她这样的剩余劳动力不用“白瞎了”,雇个好月嫂,少说也得3000元,而且还雇不到“知根知底”的,她是孩子的亲姥姥,还是“过来人”,而且带孩子肯定比月嫂更用心。在争论了半个月后,54岁的张女士作出了一个决定,参加育儿培训班学习喂养婴儿的科学知识,为自己充电。

  已过花甲之年的刘先生经常拉着老伴一起参加某品牌婴儿奶粉公司组织的育儿讲座,刘先生说:“现在一家都一个孩儿,‘很金贵’,伺候孩子不能再沿用老办法了。为了照顾好小孙子,我买了好多科学指导的书籍,只要有关于育儿的讲座,我和老伴都一起参加,我们做爷爷奶奶的也需要进步才行,这才叫‘活到老学到老’嘛!”不过,刘先生认为,相关部门应该专门为爷爷奶奶组织一个育儿培训班,老年人的听力和理解力比较差,老师的讲课速度太快,他们有些跟不上进程。

  老人热衷育儿培训班

  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有的老人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只是起到辅助的教育作用,而有的老人担当的角色却很多。但老人带孩子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孩子的教育疑惑、与孩子父母的观念冲突等都是产生家庭矛盾和心理压力的原因。

  为了缓解家庭矛盾,很多老年人选择育儿培训班。据市妇联儿童部的工作人员介绍,妇联定期组织育儿培训班,针对的人群是月嫂、育婴师,可是每期的学员10%都是年龄从50岁到60岁的老年人,有的甚至是准姥姥和准奶奶两位老人搭伴儿一起来学,别看他们年过半百,但是那认真劲一点不输给其他学员。她们认为,相对于高额的“月嫂费”,培训的费用比较便宜,除了省钱之外,产妇对于自己的妈妈和婆婆来照顾宝宝也感到更放心。正在报名的“准奶奶”王女士说,她带孩子的老办法和年轻的媳妇可能有冲突,为了未出世的宝宝,她愿意学学这些新式育儿经。

  据培训班的授课老师王医生介绍,老人伺候“月子”经验很丰富,但是有的老观念确实也需要改变,一些老人给刚出生的宝宝“挤马牙子”,还要求“月子”中的产妇只能吃小米粥加鸡蛋,水果、蔬菜、食盐统统“隔离”。可是现在的年轻妈妈都会提前“做功课”,掌握一些现代育儿知识,老办法和新观念一撞击,让“月子”里的新妈妈都有些压抑。

  新老育儿经结合促和谐

  其实,“爷爷奶奶育儿培训班”在国外早已非常普遍。有了孩子之后,家庭关系就变得更复杂,需要处理的问题更多,年轻父母和老人如果都得到相应的心理辅导和育儿知识培训,这对于孩子成长和家庭和谐都有好处。

  专家表示,隔代教育对祖父母们自身也有利,不仅可以缓解老人的孤寂,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与小孩玩耍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也大有益处。只要孩子的祖父母和父母双方能互相理解,增加沟通,不断学习,就可以形成对孩子和全家人都有帮助的家庭氛围。

  隔代教育受到很多爷爷奶奶的青睐,但专家提醒孩子的父母要懂得理解老人,对老人心怀感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帮助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贡献是巨大的,他们对孩子身体和生活细心照顾,对孩子情感给予理解和接纳,同时还能减轻年轻父母的养育负担。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老人对孙子隔代亲的心理和行为使得孩子的情感得到极大满足,这种亲情是年轻父母所不能替代的。

责任编辑:李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