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7日讯 听了市民对公交车的种种抱怨后,记者决定亲自体验一下。
9路新玛特站这地方上车可真难
路段:新玛特-建设大厦
车次:106路9路
时间:20日16时50分
在下班时间,记者来到了新村中医院,通往人民医院方向的106路站牌。16时55分,来了一趟106路,上车后,很容易就找到了座儿。
“上下班点,这车不挤啊?”记者问乘务员。乘务员说,106路15分钟一趟,上下差不了两分钟,新玛特上下乘客比较多,尤其是周六、周日,有不少让胡路的市民来东风新村逛街,车就会很挤。
正如乘务员所说,106路到新玛特的时候,原本空着的座位都已经坐满了。在新玛特站上车,别说有座,能有地方站就不错了。
到了新玛特站,记者下了车,准备体验一下9路。
17时05分,来了一辆9路,没等记者反应过来,就被人挤上了车,夹在过道里,两脚跟悬空了一样。
车上的人越来越多,到了建设大厦站,有乘客下车,司机只给开了前门,后门有乘客要上车,敲打着车门。
“装不下了,坐下一趟吧。”乘务员说。后来再到站牌的时候,只要没有下车的,车就不停。
30路新玛特站这几位乘客可真悬
车次:30路
时间:21日17时05分
1月21日,同是下班时间,记者来到了新玛特站牌,决定等等30路。
一位也等30路的女士对记者说,她家在乙烯农场住,每天都要坐30路来东风新村上班,彻底被磨出来了。她坐了一年30路了,从来没奢求有座,能找个好地方站就不错了。
等了25分钟后,30路终于来了。
在离站牌还有10多米的时候,等车的人就都呼了过去。车没停,他们就跟着车跑。车停了,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两眼一闭就是个挤。
记者是左挤挤不上去,右挤挤不上去,折腾半天还在原地晃悠呢。
记者无奈放弃了。可还有几个执着的乘客,半拉身子都悬外面呢,就是不下车。司机师傅关不了车门,就开不了车,惹得后面的出租车直按喇叭。
后来这几位乘客在众人的白眼和“驱逐”下,不情愿地下了车。
30路这才晃晃悠悠地开走了。
这时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辆面包车。“龙凤、乙烯,2元一位啊,和公交车一个价,上车就走。”
其中的两个人因为穿的少,又在外面等了这么长时间,实在坚持不下去,就坐上小面包走了。剩下的和记者一样,冲着30路的方向,望眼欲穿。
32路澳龙新城站这站乘客可真多
站牌:澳龙新城正门
时间:22日7时28分
22日7时28分,记者和同事来到了澳龙新城正门的32路站牌。
也许是周五,等车的人并不是很多。
“这才哪到哪啊,有时候百十来号人在这等。”经常在这等车的同事对记者说。
同事还告诉记者,经常坐车的人都知道哪个点来车,所以有一些人就在离站牌不远的超市等着,看时间差不多了再出来。
7时40分开始,周围的人多了起来。7时45分,32路来了,记者和同事挤了上去。
因为人太多,一路上,身子都是倾斜的。
25路公交总站这路公交车可真慢
车次:25路
时间:23日上午9时15分
很多人建议周末去公交总站看看,23日,记者去了。
9时15分,记者来到了公交总站,一看35路排队的人最多。
但是35路很“争气”,5分钟一趟,看得别的站牌的人直眼馋,比如在等25路车的王大娘。
王大娘说她必须坐25路到家,坐别的都得倒车,但是每次坐25路,都得等二三十分钟。
眼看着过去5趟35路,25路还没影,王大娘着急了:没等冻死呢,先急死了。
谁都想先上车,谁都不愿意在外面站着,可有些人不管先来后到,偏偏喜欢插队上车。
王大娘看着前面突然增多的人,“嗷”一嗓子:前面的咋插队呢,大冬天的,就你知道冷啊。
王大娘一说,就有不少人跟着“声讨”开了。
几个插队的受不了“舆论压力”,走到队伍后面,排起了队。
记者回头一看,不少人都站到棚外面去了。
9时48分,在第6辆35路车过去3分钟后,25路才进站。
那边的36路也好不到哪去,队伍排得老长,装一车,还得剩下一车。
24日、25日,记者又分别体验了27路、312路、225路、5路、31路、22路、2路。
开往大庆职业学院的5路在高峰时段要17分钟一趟,27路、22路最多的时候要20分钟一趟。
从市第四医院开往二厂方向的31路车很小,车里温度不够,感觉有点冷。
312路是公交总站开往八百垧的,17时前大概15分钟一趟,17时后来得就有点慢,好在这时乘车的人也不怎么多。
225路到新东风百货大楼或者香榭丽段的时候,人比较多,每趟车间隔大概在15分钟左右,尽管间隔时间有点长,但是乘客基本都能上去车。
让胡路通往萨尔图的2路倒是平均5分钟一趟,但是到大庆商厦路段,尤其是上下班点,人特别多,不太容易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