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品学兼优贫困生当场拒绝爱心捐赠 因曾被商业炒作伤害
2010-01-29 14:35:22 来源: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刘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9日讯 不久前,在齐齐哈尔市某重点高中组织的帮扶贫困学生爱心捐助活动中,发生了这样意外的一幕:一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当场拒绝爱心人士的捐赠。老师后来了解到,这位同学在初中的时候接受某企业捐赠,被其过分的商业炒作所伤害,以至于对此类活动发生了抵触。

  在齐齐哈尔市某高校,贫困生也曾做出让人费解的事情:学校为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难题,提供了多个勤工俭学岗位,可绝大多数贫困生宁可领取各类助学金也不愿意抛头露面去做打扫卫生等工作……

  这一个个举动,看似“意外”却很是值得人深思。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学校了解到,贫困学生普遍比较敏感,他们不希望被人以和正常学生不同的身份区别对待,在需要物质支持的同时,他们更希望在心理上被人呵护。

  “因为是贫困生,我在同学之间很自卑,抬不起头”、“我想得到同学平等的对待,不愿意让别人总施以同情的眼光”、“我不希望让人用‘穷’这种有色眼镜看我”……很多贫困学生面对记者直言,他们难于面对贫困的现实,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来自贫困家庭。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有的学生甚至向学校隐瞒家庭情况,直到接近辍学边缘实在难以为继时,才告知学校及老师家庭艰难的生活现实。对他们而言,别人的怜悯和轻视,甚至比艰苦的生活更让他们难以承受。

  帮贫困生走出自卑的阴影,让他们能够战胜生活贫困的同时,也能战胜精神上的困惑,往往比经济上的资助还要重要。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帮助他们在生活上自立,更帮助他们在精神上自立。

  在市职教中心学校,活跃着一支深受师生欢迎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由志愿者组成的小红帽打水服务队,成为冬日里校园中跳动的火焰,温暖着师生的心。这支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不为人知的是,服务队里有很多贫困学生,他们都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加入进来的。为了帮助贫困生克服自卑、挺起胸膛,学校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自愿行为,而在贫困生们用奉献体会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自豪和喜悦时,老师们则悄悄地把劳动所得的报酬送到贫困生手中。学校为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困难,积极想办法设置勤工俭学岗位,从爱心超市服务、食堂杂活到操场的卫生维护,都是贫困生课余时间勤工俭学的工作。令人感动的是,同学们上岗前,老师都要叮咛他们带上志愿者小红帽,贫困生的自尊在这里得到最大的满足。

  从市实验中学考入吉林大学的贫困学生宋天一,当年是揣着24元钱踏入实验中学大门的。这个刚入学时几乎每天以泪洗面的柔弱女孩,不仅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升入重点大学,更是在学校的鼓励和抚慰下,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学生。宋天一说,当初报考市实验中学,就是听说在这里读书可以“不花钱”。如她期望的那样,学校减免了所有的费用,还积极为她争取社会捐助。而她最大的收获是学校对她的“精神扶贫”,给了她正视贫困、自强不息、关爱别人、知道感恩的品格,现在无论她走到哪里都充满了自信和乐观。

  “爱心助成长学习进步奖学金”,顾名思义,“奖”字当头,这是市第八中学对贫困学生物质资助的一种形式。由“助学金”变成“奖学金”,同样数目的金钱却有了不同的“含金量”,一字之差,看出了学校的良苦用心;一字之差,在让一批批贫困学生通过努力赢得奖学金的同时,也赢得了同学们钦佩的目光,赢得了自信和尊严。

  还有很多学校为了激励贫困生自立、自强,摆脱自卑的阴影,加强了心理健康辅导,设专人进行心理健康咨询。

  要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走出困境、健康成长,学校的力量毕竟有限,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就像很多爱心捐助者在资助贫困学生的时候选择匿名资助一样,为的只是减轻贫困生的心理压力。这虽然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在提醒我们,能否在物质资助的同时也能在精神资助上多伸援手。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