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绥棱县靠山乡胜利村做实“民”字文章
2010-01-30 18:46:32 来源:东北网  作者:顾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30日讯 (记者 顾硕)“村里路,烂泥塘;手压井,水焦黄;柴草垛,紧挨墙;房前圈牛羊,屋后盖茅房,”这是过去在绥棱县靠山乡胜利村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形象地说明了当时的村容村貌状况,为了彻底改变落后的面貌,三年来村党支部带领全村上下,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修路、打井、建广场、搞环境整治,抓产业结构调整……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无不见证了胜利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这里村屯环境焕然一新,人均收入大幅增长,群众素质明显提高,胜利村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改善生活条件环境宜民

  村屯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地方生产力和竞争力的体现,尤为重要的是关系群众居住条件,事关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为此,近年来这个村紧紧抓住国家投资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对上争取政策,多方筹措资金,组织村民义务出工出车,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场环境整治大会战。

  行路难,一直是村民关心的大事。过去,这个村的道路全是土路,每逢阴天下雨,就便得泥泞不堪,人出不去,车进不来,要是赶上秋雨时节,连收割庄稼都要耽误十多天,村民为些叫苦不迭。近年来,借助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这个村积极对上争取道路修建指标,自筹资金150万元,硬化道路13.5公里,硬化率达百分之百。为了确保道路建设质量,村民们还自发出工出车,义务担任监督员,严把工程质量关。现在,村里76岁的赵玉昌老汉逢人就说:“出门就上水泥路,这辈子竟成真事了”。常言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这一条条农村公路延伸的不仅是希望,更是百姓心中树起的一座座无言丰碑。

  饮水难,始终是让村委会头疼的事。过去,这里的村民一直吃的地表水,水质铁猛严重超标,直接危害了村民的健康。2008年,这个县提出“集中三年时间,大打饮水攻坚战”,用三年时间彻底解决全县农村饮水难问题。为此,胜利村村委会一班人痛下决心,就是再苦再难,也要彻底解决村民饮水难题。今年这个村想法设法自筹资金42万元,打井2眼,建设井房2座,铺设自来水管线15000延长米,使全村340户、1290口人全部吃上了安全、纯净的自来水。通上自来水的那一天,村民们看在眼里,笑在脸上,乐在心中,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环境差,是几届村委会想解决都没有抓好的事。为了让村容村貌彻底变个样,村委会一班人连续三个多月没休息,带领村民搞绿化,清垃圾,安铁大门,建铁栅栏,修硬质边沟,在全村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清四改治五乱”会战,大到村容村貌,小到庭院卫生,对全村的环境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理整治。如今,胜利村路干净了,垃圾没有了,柴草堆放整齐了,每到夏季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环境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增收富民

  实践证明,让农民致富的根本出路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学会多条腿走路。为了让村民的日子早点富裕起来,三年来,胜利村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离城近的地缘优势,变土地“刨食”为土里“掘金”,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四轮驱动”战略,大力发展木材加工、特色经济、劳务输出、交通运输四项产业,带领村民闯出了一条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四组村民陈红梅,过去始终依靠传统大豆种植,一垧地每年仅能收入5000元,2007年,她看到村里人种植西瓜效益不错,就也承包了三垧地学种起了西瓜,结果当年就收入了8万元,三年下来,她家不但盖起了120平方米的大砖房,还花25万元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和一台拖拉机,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如今,这个村木材加工业户发展到8户,特色经济作物达到500亩,运输农用车增加了50台,每年劳务输出500多人,人均收入比2006年番了一番,达到5400元,村民们的腰包实实在在地鼓起来了。

  开展群体活动文化乐民

  致富农民,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在改环境、抓增收的同时,胜利村不忘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提高村民文化素质,改变村民精神文明面貌。三年来,这个村投资5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1万平方米、全县最大的村级休闲广场,标准的农家书屋和村级办公室,免费为村民安装了有线电视,经常组织村民举行篮球赛,开展文体活动,每年都聘请县剧团为村民演出文艺节目,宣传法律知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精神文明道德素质普遍增强。如今,村民们喝小酒、侃大山、打麻将的现象不见了,打架斗殴的事少了,学习科技、探讨致富的事多了,邻里和谐,治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村风民风明显好转,处处呈现一派和谐的景象。

  桑田已自成沧海,努敏河畔笑颜开,勤劳致富催新蕾,科学发展满目春。三年的不懈努力,三年的苦心耕耘,胜利利终于结出了一串串丰硕的果实。为了让生活更加殷实富庶,让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如今,胜利村人又昂首阔步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