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道外三千余户告别蜗居 排队上厕所生炉子成过去
2010-02-04 10:59:0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李洪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图为道外区棚改回迁楼群。

  东北网2月4日讯 目前,哈尔滨市道外区仁里小区异地安置及滨江小区原地拆迁等共3542户居民选号已接近尾声,滨江小区回迁安置的居民已手攥新居钥匙。排队上厕所、生炉子烧炕……成了他们永远的过去。

  面对着29平方米多的新居,69岁的董明有了自己的设想:“把进门这面墙打通,唯一的屋就变成大明厅了……”

  董明的新家在好民居滨江新城D3栋13层,新家虽不大,但老人还是觉得满足。据老人讲,14岁那年,他从山东龙口来到哈尔滨,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从那时起,祖孙三人就生活在道外区南十六道街的“华乐茶园”院内。自从住进这老房子,董明参加工作、娶妻生子直至拆迁,在大杂院住了54年。老人说,他家的老房子使用面积为12.3平方米,其中只有9平方米是住屋。老房子最拥挤时,挤住着家里6口人。住在老房子里得掏火墙、抹炉子、买煤、劈柴,每年冬天还没到,一家人就要为过冬做这些准备。老人说,他和老伴这回有了新家,13层楼的视野好、上下有电梯,煤气、地热、卫生间一应俱全。

  为设计洗衣机的摆放位置,郑澜来到新家。这套42平方米的一室一厅,在他眼中是富丽堂皇的婚房。记者随郑澜来到好民居滨江新城D1栋25楼。郑澜高兴得合不拢嘴。“我是去年12月17号拿到钥匙的,已经来过新房5次了,我和女朋友就等着这套房结婚呢。”郑澜说,“要是没有棚户区改造,我家根本买不起新房。有了这套房子,我终于可以结婚啦。”

  看着郑澜从客厅走到卧室,又从卫生间走到厨房,感觉他的幸福充满了整个空间。郑澜还清晰地记得儿时在太古十六道街大杂院中生活的点滴。那是一个住了60户人家的院子,郑澜家16平方米的屋子算是院里“中高档”住宅了。“搭吊铺、接火炕,就这样祖孙三代共六口人在那间小屋里住了10年。

  有了婚房,郑澜有了更精细的打算,婚房自己看着装修、装修预算控制在3万元以内……他打算省钱买台电脑,因为小区里光纤已经入户了。

责任编辑:强锐